目前分類:月美鐠瑨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王國維「人間詞話」有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我們練太極拳的過程也是如此:自己要勤練,那個「高樓」是自己要獨上的,這個目標是各人要獨自完成的。這個中的滋味,唯一、獨特,一招一式,在每次的演練中,心中自能品嚐。雖然明白這個道理,練拳的過程卻是單調,一有懈怠的心思,懶惰蟲見機不可失,馬上乘虛而入,這時,思想堅定至為關鍵,一旦能升起『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才能在「眾裡尋他千百度」之後,終有所成。

我在一週之中,練了少少的幾趟拳,在少少的幾趟中也有一些小小領略:

1、越練,動作就會注意得越細膩,無意中就會發現奧秘。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父教導我們單式練習,從金剛搗碓、攬扎衣、演手肱拳、到現在的倒捻肱,回首檢視自己在這段時日的練習過程,想起來就不覺莞爾,記得剛開始打金剛搗碓時因為個性急燥,打得速度也是超快的,動作根本就是畫個模樣罷了!幸好有師姐點醒:又不是計件,妳打那麼快做什麼,打拳就是要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揣摩。當下很有當頭棒喝的感覺,真感恩師姐的提醒,下定決心放慢速度,好好觀察身法、多多揣摩腰胯的運用。

每次單式練習完,師父總是不厭其煩的為大家再次講解、說明該注意的地方,或者用各種引喻讓我們更清楚其原理,幫助我們了解並能夠確實讓每個動作做到「定位」,像最近的倒捻肱也因為不熟練,常會出現多用了力或力道不夠,很難做到恰到其位,所以品嚐不出真正的味道來!

古人云:讀書千遍其意自現,難怪師父會常叮嚀我們有空就是多練練,因為熟練而穩定,在穩定中才能鬆、沉、柔,累積一萬遍之後所體會的一定會有截然的感觸。然而對我這個成天需埋首於試卷堆的人而言,現在能每週日到彰中與師父及師兄姐們一起團練,真是再幸福不過的事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年來,我從  師父教授推手課程的講解、示範當中,獲得一些領會。推手本領的高下,可能在搭手的當兒,心中即已明瞭。雖然勝負在一瞬間即可分出,對一個初學者而言,仍有步驟可循。我把它稱之為推手三部曲:一、鬆;二、化;三、擊。

所謂鬆,就是讓。隨對方之進力而減己方之力,對方進一分力,我就讓一分力,對方進八分力,我就讓八分力,力之正負之間,仍然維持平衡。退讓之時,不可忘了落胯、下沉。我們初學者,難就難在感受到對方力量的同時,就抵抗了起來,一抗就僵,一僵就少了迴旋空間,空間無法迴旋,只好栽了。所以,推手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做到鬆,讓對方無法著力,接著就是:化解危機。

所謂化,就是把來自對方的攻擊力、攻擊點消除。消除的方法,就是增加與對方接觸的支點,增加支點的方法,就是黏。從點的接觸擴大為面的接觸,再利用纏絲螺旋之道化解對方的攻擊力,纏絲螺旋運使之巧妙得宜,則來自旋腰轉胯之功。肢與體的和諧,兩者之間,力量傳遞無間,就在旋腰轉胯與纏絲螺旋變化的過程,改變了敵我空間的分配,攻者變為守,守者轉為攻。化之道,千變萬化,無一定式,雖說無定式,然主要仍在纏絲螺旋應變之巧,巧來自熟練,熟自能生巧,巧之後始能變化無窮;化之源,則來自對基本拳架之深刻體會。心領會,體鍛鍊,心才能指揮體,體也才能隨心所欲,化得自然、化得美妙、化得輕鬆自在。

一旦化解了危機,接著就是出擊的機會了。

這是一年來,在斷斷續續的練習推手過程中,我所學得對推手的一點概念和認知。我所懂得的實在不多,有請各位賢達師兄,不吝指教。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想參加太極拳是因為自小身體循環系統不佳,不易排汗,每每就醫時,醫師都會建議我要多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才有健康的身體,所以我想能打打拳、流流汗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吧!

剛開始練拳時,常自我解嘲│自己正玩著孩提時代的〞一二三機器人〞遊戲,剛接觸要記很多招式,雖然跟著師父〞比手畫腳〞,但不知道要怎樣放鬆,全身肌肉緊繃,肢體僵硬加上笨重,打起拳來又重又硬,看起來還真像機器人,有時候,天氣冷還會有種快抽筋的感覺,都是因為太過僵硬,所以比畫沒多久就倍感腰痠背痛。

在學老架才知道太極拳的奧妙可深著呢!轉腰、扣腳、落胯很多細膩的動作,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俗話說:『若要功夫深,鐵鎚磨成繡花針。』,經過師父不斷的矯正,以及單式反覆的練習後,自覺身手有了蛻變,變成〞一二三木頭人〞,雖然不再感覺笨重,不過還是很僵硬,師父也常說:『打拳就是要去僵求柔』,要有收放的那種張力,這都要從每次的練習中去體會,也因自己練習不夠,體會的不多,能分享的也很粗淺,還是得勤奮的努力下功夫才行!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這個破銅爛鐵的身軀,走入了太極拳的領域。這種運動看起來柔和而優美,動作比畫似乎也不難,很適合我這個「未老先衰」的「老人家」。就這樣,我親近了「她」。

看似簡易的招式,學起來卻出乎意料的難,難於把招式打得精確。這些不成熟的動作,讓 師父一修再修,倒也修得不亦樂乎!從小架修修修,修到老架,大夥兒興致不減,繼續跟 師父學推手。這一推,讓我推出了對肢體的認識;這一推,讓我推出了契機。

平時喜愛閱讀心靈的我,首次在支配自己的肢體時,感到陌生、不自在、不聽使喚,在「擠、掤、捋、按」的推練過程,總是那麼扞格、彆扭與生硬,這個身體一點兒也不像自己的。但,就在跟 師父推練的幾次過程中,有了不一樣的覺受。由於 師父善於「從人」,所以在互動的過程特別順利。我很注意我的動作是否正確?我想,正確是學習的第一步,常問 師父:「我做對了嗎?」如果 師父說:「可以。」接著,就是去感受那種感受。我專注閱讀、聆聽訊息,心中觀照,體會當中的微妙之處,經過閱讀肢體、觀照、心領神會,再回歸肢體運轉,而心身合一、內外和合。周而復始,反復推練,繼續體驗……,這種收穫著實令人驚豔。這種認知是新鮮的、這種體驗是新奇的、這種互動是美妙的。尤其在練習「沾、黏、連、隨」的過程,讓我對「互動」這兩個字的意義有了一番不同的領略。閱讀肢體跟閱讀心靈一樣,皆能增進對自我的認識,在體驗的過程,品嘗到一種身心靈融合的滋味,我喜愛這種觀照的過程甚於推手本身。

師父說的「捨己從人」這句話,也頗能撥動我的心弦。「捨己從人」雖只是推手的一個要領,對我卻格外受用。或許,我的執著實在太深了,深到初聞此語,心中竟然為之戰慄,滿耳雷響。好一個「捨己」,好一個「從人」!對己不捨,對人不從的我,當頭棒喝。身上的塵埃是該抖落的,不當思惟是該卸下的,有那麼多的己見是該拋棄的。頓時,心中現出一道曙光。

推手,原來不只是推手;原來,推手也是一種修行。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卸下忙碌的心,滿載輕鬆的意,與一群同好,比手畫腳,伸展筋骨,這是一週當中最美好的時光。

偷個閒,找個空,純粹讓自身與她對話,咀嚼老師的叮嚀,風兒當裁判,不計名次,這是偶爾的福分。

信步重山溪澗中,隱然聽見,山神靈氣的召喚,水神喃喃的低語,不知何時畫了太極,忘卻了自己的形體。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付代價過程,感受另番幸福  97.12.14

    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熱愛工作,有時一天只睡四個鐘頭,工作卻往往長達十八個小時以上,如此龐大的工作量,簡直是勞碌苦刑。但他卻樂在其中地說:「我每天都在實驗室玩耍,快樂無比啊!」當他八十歲高齡時,記者問他何時退休?愛迪生回答:「大概在我葬禮前兩、三天吧!」

    愛迪生不但享受辛苦工作的過程,而且對於失敗還有另番詮釋。在他發明電燈的過程中為尋找燈絲材料,曾失敗了1200次。有朋友告訴他:「你已經失敗1200次了,還要試驗下去嗎?」愛迪生卻喜孜孜地說:「不,我並沒有失敗,我已成功地發現1200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即使失敗,他都有樂在其中,正面積極的看法。

    看完這個故事,讓我想起那天團練時,師兄姐請益師父的事,每一個人都想在動作上做的更精確,做的更到位,尤其在一些細微小動作上,甚至在意自己是不是白白浪費那麼多的時間練習錯誤的動作,師父的回答很奧妙:所有的動作就是經過不斷反覆的練習,由剛開始腳不會打彎,注意到要打彎就已經往正確的路邁進,但還不是究竟。不過多練多練就會體會更多,也更容易察覺自己的動作是不是正確,當然身體會去記憶一些肢體動作,尤其是能夠運用到腰胯,越打就越鬆、沉。

    我想要做到鬆柔實在不容易,但如果能像愛迪生一樣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就算1200次的練習都是在累積、修正正確的姿態,我們並沒有失敗,只是成功的發現自己身法動作上有哪些需要再做調整,更有幸的是師父一直在旁指導,那就好好把握當下吧!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早雖然沒跟上師兄们的團練,不過在  師父的指導時段,則有幾點領略,且和師兄们一同分享:

        1.有關重心位移的問題,經過  師父的講解,我的會意是:不論我們的畫圓是以身軀為主,或以手的纏絲勁為主,或腿之前屈後伸也好,都會有一個軸心,而這個軸心則不受圓的變化而傾斜,圓 之運轉或有改變,然軸心之定位則仍維持不變。

       2.佳瑞師兄請教    師父:六封四閉在定式時的腰椎、尾椎的狀態為何?   師父說:練拳練到腰椎鬆開時,腰椎會呈向外微拱狀態,尾椎因腰椎的鬆開微拱會自然朝下,我們鍊拳會練到對這些變化有感覺的。原來......唉呀呀!我一點感覺也沒有,我得加油囉!

       3.和鐠瑨練雙推,練得好開心,經過    師父的指導,學會怎麼推順纏,總算又增進了一點正確的概念。So good.

      4. 奇模師兄問   師父鬆與力的關係。簡言之,鬆就是力量恰到好處,力一分也不多出,多出的那一分力,謂之僵。這就是初學者的目標:去僵求柔。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

    每次練拳時師父總是不斷的舊話重提:打拳要能立身中正、沉肩墬肘、鬆沉、落胯,這些訣竅雖然常在心中迴盪,卻難上身在體用之間。

    最近練習演手肱拳師父指導我要注意,起式時右腳要彎右手要逆纏,用腰胯帶動雙手要有整體勁,雙手抱於在胸前開右腳時不可過大(否則難扣回),更要注意右腳固定後,剩下的餘力利用腰胯去消化,手指要靈活一點(要懂得鬆),右腳要蹬直,定式腳步是方步。雖然經過師父的指導,還是會〝注意手、忘了腳〞,手腳不協調、不聽話,還是得老實練習、默識揣摩吧!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在彰中的日子

算算日子入師門大概半年多了,逢非第二星期日的禮拜天清晨就需來到彰化縣第一志願學校的彰中。緩步走上一小坡,眼簾中已出現了師父的身影。雙手作揖道:師父早。 早、早,師父回了一聲。看看週遭,方正的廣場、些茂的樹群散落各角落、偶爾的蟲鳥鳴、白藍晴空,腰桿不知為何就立了起來。鼻息中可感受到一股清新空氣流入,精神不由得較來時清醒。看看時間,還可以做一下熱身,就吸吐鬆身落跨起來了。過一會兒,過來吧 ,師父低沉一句。大家就位開始練兩趟拳架。入門前這套拳已經有些許的認識,我不敢使用熟練與熟習這樣的字眼,因為發現隔一段時間,過去的熟習都變成陌生,以前的認知也不斷的修正,也逐漸加深對前人的感懷恩謝。團練過程中,對有疑問的招式會看一下師父如何出手,看出端倪心裏不禁雀躍,今天又懂了一點。走過的人多了,這些人都是下山路過的,我們也收式了。休息一下吧!師父一句指示。師兄們,有的喝水,有的擦汗,也有跑去問問題的。我們身旁有幾棵還可以的大樹,人與樹是能映襯出一點畫意的,如果等一下開始來回練單式,這個畫面,人、樹、環境,第一次見到沒什麼,但可能幾年後的那ㄧ次,可能會跟電影某一個畫面很相似。本來是像體操,後來有點精神了,最後會覺得像行雲,有一天他們會變成流水。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拳心得分享

黃鐠瑨

會想參加太極拳是因為自小身體循環系統不佳,不易排汗,每每就醫時,醫師都會建議我要多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才有健康的身體,所以我想能打打拳、流流汗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吧!

剛開始練拳時,常自我解嘲│自己正玩著孩提時代的〞一二三機器人〞遊戲,剛接觸要記很多招式,雖然跟著師父〞比手畫腳〞,但不知道要怎樣放鬆,全身肌肉緊繃,肢體僵硬加上笨重,打起拳來又重又硬,看起來還真像機器人,有時候,天氣冷還會有種快抽筋的感覺,都是因為太過僵硬,所以比畫沒多久就倍感腰痠背痛。

在學老架才知道太極拳的奧妙可深著呢!轉腰、扣腳、落胯很多細膩的動作,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俗話說:『若要功夫深,鐵鎚磨成繡花針。』,經過師父不斷的矯正,以及單式反覆的練習後,自覺身手有了蛻變,變成〞一二三木頭人〞,雖然不再感覺笨重,不過還是很僵硬,師父也常說:『打拳就是要去僵求柔』,要有收放的那種張力,這都要從每次的練習中去體會,也因自己練習不夠,體會的不多,能分享的也很粗淺,還是得勤奮的努力下功夫才行!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