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佳瑞孟仁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接觸學習陳氏太極拳已經七個年頭,相信有許多師兄姐都跟我一樣,經常遇到很多親朋好友詢問''陳氏太極拳''是什麼太極拳?跟一般多數老年人打的太極拳有什麼不一樣?

但是小弟發現,除了陳氏太極拳我較能說明解釋外,其他的太極拳風格特色就比較不知其所以然,詢問的人聽的也是一頭霧水。

所以小弟在此蒐集了一些不同流派的太極拳資料,提供給大家做參考,讓大家再有遇到有朋友詢問此類問題時,可以更確切的介紹我們陳氏太極拳與其他流派太極拳的不同之處,也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學習我們陳氏太極拳。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氏太極拳起源與介紹

陳氏太極拳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在明朝洪武年間,陳氏祖先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河南溫縣,以家傳陰陽開合之理法,參以戚繼光拳經,編造拳套,以其獨特運轉之「纏絲勁」,形成巧妙無比之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世代相傳,但拘泥於家傳拳術,故鮮為人知,直到陳氏第十七代宗師陳發科先生,於民國十七年受邀至北平公開授拳,由於功夫純厚,獨步一時,至此陳氏太極拳才流傳開來。

太極拳以太極陰陽、消息盈虛為理論,演練時著重在心靜用意,屏除雜念,保持端正體態,在雍容柔緩動作中,提高身體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並經由自然的呼吸,使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有消除壓力、穩定情緒的效果,故練習後身心頓感輕快,具有改善體質、強身健體的功能,而在技擊方面則有以小力勝大力,弱慢勝強快的效果。

「立身中正、呼吸自然、用力勿過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年太極拳學習心得. 嘉瑞

最近看了某篇文章中提到,西方學者曾經做過這樣的觀察,從各種文獻、實證中發現了一個事實:成功,必須經過一萬小時的練習。也就是說,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字並非才能,而是「準備」。

一萬小時練習的論點來自認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K.Anders Ericsson)的研究。艾瑞克森將音樂學院裡主修小提琴的學生依資質區分成3組,分別是「明日之星」、「資質不錯」及「平凡難成大器者」,最後得到的結論是:「在20歲之前,每一位『明日之星』總計已練習了一萬個小時、『資質不錯』那一組總練習時數約八千小時,而『難成大器者』則只練習了四千多小時。」這個結論告訴我們的是:一萬小時的練習是成為專家的最起碼要求。推算如果每天練習3小時,則要花上10年的時間。

回顧102年學習太極拳的心得,從年初師父教授小架開始,到下半年開始推手的練習,學習進度也算是相當緊湊,如果再加上先前已經學了一段時間的老架與砲捶,基本上光每天把這些拳架認真打一趟也要花個25分鐘左右,遑論對陌生的小架要再多花點時間練習,所以總是覺得練習不夠,經過這一整年的自我要求與師父每次上課的解說引導,對於腰跨之間鬆沉的體會逐漸明朗許多,尤其小架招式特色圈小步活與老架的開闔大器截然不同,在這一縮一放、一張一緊反覆練習過程體會更深。

想起師父曾經說過「一門深入」這句話與弟子們勉勵,隨著練習的功課越來越多,更能體會其中的意涵,接下來大概也只有下更多功夫練習才是正解,我相信要達到成功的目標只有一種方式就是努力,練習再練習,如此一來,雖不中亦不遠矣!最後用「時日不空過、步步精進行」這句話自我惕勵,並與各位努力不懈的師兄姐共勉。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老大去台中參加跆拳道比賽,因為9月份才升黑帶,而且今年升上國中後就讀管樂班,每週假日都需要到學校練習樂器,所以花在練習跆拳道的時間與國小時相較少了許多,最後教練決定只幫他報名「品勢」。

話說一個月前,老大剛獲知教練同意他報名參賽,興奮到不由自主,雖然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參賽獲獎是他零用錢的主要進帳來源,但身為同樣在練武的老爸眼中,可以看的出來他對這件事的熱情與重視,從利用瑣碎時間反覆練習動作、找我看他打品勢的樣子有沒有不對的地方……等等,讓我的記憶瞬間被拉回到八年前的時空。

尤記得剛接觸太極拳時,腦袋裏面充塞了太多東西無法消化,總覺得一天24小時也不夠讓我練習,更何況還有上班帶小孩這麼多雜事要忙,只好跟瘋子一樣利用所有的片斷時刻,每每走在辦公室的走廊上就暫停下來比畫個兩招、上下班開車的高速公路上一手開車一手練習、坐捷運時雖然車廂空無一人仍寧願站著體驗鬆沉落胯,似乎唯有這樣做才能讓自己感到快樂。

隨著練拳時間越久,要突破自己的每道關卡也就越難,要花越多時間,熱情在這樣反覆煎熬的過程中容易向風雨中飄搖的蠟燭熄滅了火焰,所以必須要不斷從中去開發新的寶藏,想當然爾也需要有人在前面引領,這也就是每週師父要大家上課的目的,透過教學啟發來點燃徒兒們的熱情,再利用接下來一週的時間來自己充實鍛鍊,維繫住練拳的熱情不墜。

雖然兒子到比賽前的動作在我看來還有些缺失,但最後的結果還是令人高興滿意,喜孜孜的拿了第一名回來,也從我這邊領走了一筆零用錢,我想這是他這週最高興的一件事吧,也期待我這週練拳有所突破,以同樣喜孜孜的心情迎接下週的挑戰。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光匆匆,須臾間學習陳氏太極拳也歷經八個年頭,今年師傅教學的重點在推手與觀念的傳達,對於觀念的體會深淺,端賴於練拳所下的苦功有多深,回想這一整年下來,自己較之以往花在打拳的時間相對少了許多,所以在這一方面的突破似乎也受到了限制。

但是透過每週在彰中與師兄、姊的推手對練以及持續對金剛搗碓、攬紮衣、六封四閉、單鞭這四個單式的練習,似乎在「落胯」與「轉胯」這兩方面稍有突破,往年自己比較少花時間在推手,所以在年初的時候常犯的毛病大概可區分兩類,第一就是「逃」,逃什麼呢?明明對方走勢都還沒到,自己就先撤退到遠陲邊疆,沾黏的不夠緊,無法去感受對方的來勢;第二就是受外力後無法落與轉胯,與練拳時的感受全然不同,容易就被突破重心,以上兩個毛病在經過一整年下來持續反覆的推手練習,似乎有所改變,尤其是回歸到單式練習時感覺又更明顯,每個勢子裡的每個節奏又可以做出不同的落與轉胯拆解,有如螺旋般的永無止盡,挺奇妙的,但這也就是看似枯燥與辛苦的練拳過程仍讓人樂在其中的回饋。

再過兩年也就踏入這領域滿十年了,說也奇怪,中國人對這種整數似乎有種莫名的愛好,我也就不例外希望自己能夠把握還有兩年的時間努力練習,希望在後年的時候與現在的自己相較能夠更突飛猛進,而非徒呼負負。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拳心得                                        許佳瑞

間隔了一年,終於在十月份歸隊練拳。

由於個人工作因素,從去年九月中旬起中斷了每周到彰化中學練拳的行程,起初心中頗為擔憂自己的進度落後,直到春節收到師父的簡訊提醒我練拳需「心勿忘、勿正、勿助長」,才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思緒,依循著先前師父所校正的拳架,認認真真的每日練習著老架頭套。

經過週而復始的演練,慢慢從中體會到腰跨的旋轉及如何帶動四肢末梢,也慢慢感受到鬆沉落跨的感覺,練拳這件事果然急不得,唯有一步腳印的練下去,才能慢慢體會箇中奧妙。

重新歸隊後目前正努力學習著二路砲捶,期勉自己能持之以恆的自我要求與鍛鍊,才不辜負師父平日的苦心教導。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運動與身體健康                 作者:許佳瑞〈97.12.18〉
   
看到一同受訓的海研七期學長與同學們對於自身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不管騎腳踏車、爬山散步、打拳都OK,真是替大家感到高興,畢竟難得有半年時間離開工作崗位,拋開工作壓力與日夜顛倒的作息,除了學習新知、結交朋友,個人認為鍛鍊健康的體魄亦十分重要,畢竟對於即將邁入中年的男人,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等於房屋沒有大樑、大船沒有龍骨一樣,垮了只是早晚的事。
今天就來談談太極拳運動與身體健康,不論什麼運動對身體總是有優、缺點,不同的運動對身體的功效也大不相同,以打太極拳來說,主要是對下盤、脊椎、呼吸系統與新陳代謝有助益,但是對心肺功能及上半身肌耐力則較欠缺,因此必須輔以其他運動,例如游泳、慢跑、重量訓練等。至於太極拳是否會造成運動傷害,以陳氏太極拳來說,老架有許多發勁與震腳的動作,若初學者沒有得到好的指導或功力尚未進階貿然行之,則容易導致膝蓋與腳踝產生運動傷害。
另外大家都知道,長時間久坐容易導致猝死、血液循環阻塞,腳的退化是身體開始衰弱的徵兆,腳間接影響到脊椎,脊椎牽動五臟六腑,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實不可不慎乎!因此對於目前仍然熱衷於以操作電腦為運動的學長同學,真的要記得至少50分鐘離開座位運動10分鐘,順便讓眼睛休息一下喔。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鬆活彈抖的爆發力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也是陳氏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的主要區別之一。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練習,必須在去僵求軟,周身放鬆的情況下,按照「勁起於腳行於腿,主宰於腰發於梢」這個太極拳發勁的基本規則。循序漸進,用心揣摩。只要能真正掌握了這個規律,通過久而久之的訓練,就能達到無論以任何角度和部位發力,都能做到得心應手,隨心所欲的彈抖爆發。放鬆是發勁的前提,極柔軟方能夠極剛強,只有做到充分的放鬆,去掉全身的僵勁,才能夠發出完整一氣的彈抖勁。

全身骨節鬆開肌肉鬆弛,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於在中途由於對抗肌的緊張用力而消耗減弱,使周身之力能夠在一瞬間達到著力點,也就是集全身之力發出於一個力點上,另外,肌肉緊張用力的時間要短,要在發力到落點的一瞬間高度緊張,而後再迅速放鬆,也就是說,發勁時肌肉緊張的時間越短,力到落點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就越大。

意氣是太極拳運動的靈魂,發勁想要達到一定的水平,就必須結合意念和內氣。以意領氣,以氣運身,氣到則勁到。意念一動,則全身皆動,在腰的帶動下,按照發勁規律,節節貫穿地使勁迅速達到著力點,

勁到落點的同時肌肉高度緊張,並要結合吐氣發聲,腹部抖彈堅實,氣沉丹田這就會產生彈抖力,此力極富彈性,有力而不僵硬,如金獅抖毛,乾淨利落。想要打好彈抖力,關鍵是腰襠勁的配合,發勁時要轉腰扣襠,腰部旋轉,襠勁扣住,可使動作快猛迅疾,力達梢節。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掩手肱拳」單式在歷經四個月鍛鍊後於今日團練告一段落,今天就來談談這一段時間的鍛鍊心得。

就筆者認知,「掩手肱拳」這一式算是練習放鬆與發勁滿實用的招式,尤其在隨著招式越熟練流暢,拳式鬆--鬆之間的拿捏更加引人入勝,這個式子就筆者觀察與練習心得,整理出以下幾點個人與彰化高中場師兄姊容易犯的毛病:

1.  起勢兩手劃圈交疊過程,手未隨腰胯與身擺動,右手肘容易出現後抽動作,而左手掌纏法用力過度。

2.  兩手交疊後,右腳前抬移靠左腳過程,右腳出現勾腳現象(以女學員較易出現),而此現象似與陳氏太極拳有所違背,至於筆者認知是否正確,還有待高人指正。

3.  兩手拉開過程,身形向上移動,顯出身法的「虛」。筆者以為上述過程身形應落實於左腳,蓄勁待發。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接獲月美師姐通知需撰寫一篇練拳心得,內心誠屬惶恐,回想自己練拳將近四年時間,總算在入門後師父這一年來教授老架四式(金剛搗碓、攬札衣、六封四閉、單鞭)的反覆磨練下,終於對陳氏太極拳有一些『感覺』,為了證明自己的感覺無誤,昨天懇請老婆大人看我打一趟拳(距離上次看我打一趟拳大概間隔一年),並提供看法,最後她下了評論:有進步、較沉穩、不疾不徐。看來經過一年的鍛鍊,好像已經開始慢慢跨入了潘師爺所說的陳氏太極拳第一層功夫,以下僅就個人實踐過程及觀察提出一些想法。

對於初學者而言,應先將練習重點放在外在身法,務必做到「立身中正、用力勿過、呼吸自然」等三大心法,隨時體察自己在打整套拳架或單式的過程中是否謹守這些原則,筆者對於身法的學習大致可區分為以下幾種方式:把握每次師父帶隊練拳的時間多觀察、同時修正自己的缺點,儘量將自己的身法、步伐、呼吸調整成與師父同一節奏;反覆研究師父示範陳氏太極拳老架CD;適時參加老架校正班修正自己的拳架,以免走入邪魔歪道一去不復返。身法正確、拳架熟練後,自然而然腦袋有多餘時間去體會內在鬆沉、腰跨運作與腳底力量,急不得也無法急,若急於追求內在感覺,就容易碰到兩難狀況,拳架走樣打拳像跳舞、將蠻力誤以為是發勁,到頭來落得兩頭空的結果,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師父一再對我們耳提面命要趁著剛入門好好紮基礎,就是這個道理。

初學拳就好像學畫畫、寫書法一樣,要從臨摹著手,將自己放空,才能裝的更多,時間一到自然能心領神會,突飛猛進,以上為個人練拳體會,礙於版面篇幅止筆於此。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