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李達人傳欽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接觸陳氏太極拳至今已匆促地過了七年,至今年終於將夢寐以求的頭套十三勢之老架、新架、小架及二套砲捶之著式都給演練過了,此刻的心情真是五味雜陳,喜的是能有如此機緣接觸了此四種風格迴異的拳架,憂的是如何能將此四套拳架都練好,惶恐的是先人的智慧結晶到了自己手中後是否還能原原本本傳承下去…;當然,也許有點痴人說夢話,因為自己都還未進入「招熟」的階段,而且後續尚有一大段的修練功夫要鍛鍊,現在胡思亂想了一大堆又有何用呢?

雖然功夫不到家,但總是要自我期許一番,畢竟七年的時光在人生旅途上,也算得上是一個不算短的旅程碑;這段期間在員林的教練場上也曾來來回回多少人,甚至因個人工作的關係也需多次暫別師父之教誨;但也因自己抱持有所堅持才能有所得的信念,總算是將四套拳架給順利學齊了,心中相當感激師父的無私胸懷,願意將四套拳架都給傳授下來,同時感謝上蒼對我的厚愛,才能在師父身上同時見識到陳氏太極拳老架、新架、小架、砲捶的丰采。

對於拳架理論,自己總是聽得多記得少;對於著式走架,則是說得多練得少;所以每當要以文字來表現自己的學拳心得時,就越寫越覺得心虛,因為文字內容是可以被修飾美化,但在實際走架時,不是有了僵勁就是沒了掤勁,不是有了凹凸就是忘了腰胯,看在師父眼裡,真是慘不忍睹,所幸師父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耳提面命一番或是進行拳架矯正,讓我的拳架著式又慢慢回歸正常軌道之中,不至於背離原則太多。

七年來從太極拳的門外漢,到今天稍能平順的走架,不能說沒有進步,只是進步的幅度連自己都不敢說出口,因為這是自己的懶惰及貪圖享受所造成的結果;畢竟太極拳是武術的一支,而武術的特性是越鍛鍊功夫底子越深厚,絕不會有稍微比劃兩下就能精通的情形,所以透過本文自我的內省,期將現有的弊病缺失化為鞭策的動力,讓明年的此時自己能勇敢說出口:「我有進步了!」。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拳又經過一個寒暑,總是慶幸著能與師兄弟們一直在員林接受師父的教導。雖然自己練拳的時程並不能掌握的很好,有些時候還太過疏忽怠惰,縱容內心舒適區的擴張,荒費工夫;但是,總算每週有課程能夠督促自己繼續前進,而且學到技藝後還有的附加價值「健康」,更是我個人極度需要並且想要的。

在我的經驗中,每次練完拳,幾乎都能感覺到咽腔內部上方有乾燥收斂的感覺,探究原因就是原本較為浮腫的黏膜組織,經過練拳的過程,藉由氣血的流通與疏散,帶走了滯留於身體各組織的風邪、熱邪,甚至久久淤積的壅塞之氣或痰阻;從而使全身的氣脈與血脈,日復一日地漸漸恢復它的暢通,加強了運輸養分與元氣的能力,各組織的細胞獲得充分的滋養與修復,身體也就慢慢地增加它的耐力、韌性,抵抗力就更好,靈敏度就更高,做事的效率提升,生病不怕久治不癒;甚至久治不癒的痼疾,也能透過這樣的機制、原理,加上個人在拳架練習上面的實踐,有機會一點一滴地,因為身體自身復原力量的強化,而逐步恢復健康。

當然,帶著病體練拳不應該過度勉強,總要注意適度以及量力而為。比如,在兩膝蓋關節曾受過損傷,每次下彎就會有疼痛感,那麼在練拳的過程中就不要剛開始過度自我要求,一定把姿勢放很低。這不僅很難達到,而且可能造成二度傷害!此時最重要的是,持續不斷地保持每天的練拳,把動作的伸展程度放在較小的範圍,不勉力低彎,藉由氣血的活絡,帶動身體的熱力到達傷處薰療,這樣子以自然力量治療的效果絕對不是一般只以藥物或是外來物理治療可達到的。

不過,有病症還是需要請教醫生,由醫生來對症下藥。我們個人要做的就是強化自己的體質,讓身體有足夠的戰力,能夠有效地運用醫生所給的藥物或方法作為武器,來對抗疾病這個大敵。這應該是我們學拳很重要的一個目的!

期盼在新的一年,能為自己調整出更多的時間與思緒在練拳上,來和眾位師兄弟們一同在技藝上更精進,彼此有更多、更深入的切磋與體驗!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何武術的教導,一定是透過招式的學習,才能逐漸了解其精髓所在,然後在彼此拆招對練當中,以明瞭招式的應用變化,若無法透過這些練習,那武術的功力,將無法提升到一個層次,必要時甚至須與不同派別的武術互相切磋,才能知道對自己所學的武術,究竟能了解多少與應用多少,因為任何招式的創立絕不是胡亂拼湊,而是先人歷經無數臨敵經驗所體會出來的,裡面蘊含攻防技巧的精華,學習者經過了長期招式練習的階段,才能進入以一化十、以十化百,不拘泥於固定招式的武林高手行列。

 一般人將太極拳視為柔拳,故對太極拳的招式應用往往將其忽視了,再加上社會環境的變遷,人們不需要為保衛家園或自我防衛而掄刀動槍,練太極拳只著重在行氣養生方面的效用,所以太極拳技擊強身方面的效用就晦而不彰;而太極拳因為是內家拳,且其練法是去僵求柔、積柔成剛、而後剛柔並濟,不像外家拳的練法, 一兩 年就可以稍具應敵之功力,因此練太極拳者除非練到“招熟懂勁”的階段,太極拳的招式是很難發揮其功效,但是一旦進入了“招熟懂勁”階段,則太極拳招式的威力就相當驚人,甚至一人可以與多人交手,從陳鑫所著「陳氏太極拳圖解」中對十三勢之第八勢的說明:「以上十三小勢,是與群敵交手大戰,一氣承接不能割斷無間可停,故共合為一勢。」即可得知。

在練習太極拳時,師父曾一再告誡,不要管每一招每一式的應用,或是幻想前面有一敵人與你對打,唯有專心一致將拳架練熟才是正途,師父所言實在是用心良苦,因為招不熟則太極拳將會行成太極操,不懂勁則招式應用會帶有拙力,兩者皆容易使我們產生挫折與茫然,甚至會走偏方向而無法“一門深入”,到最後落得祗有尋求其他門派的武術來彌補本身學習之不足,真是徒呼負負。

而太極拳招式要能發揮效用,需透過“懂勁”的應用才具威力,而“懂勁”則是經由長期演練的“招熟”而來,每一階段都是一步一腳印,絕無武俠小說所述,經由奇人內力加持,即能獲得一甲子功力的情形可言,當“招熟”且“懂勁”時,則招式將不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意念幻化,如此太極拳的技擊效用才能真正顯現出來,不枉費太極拳之為“拳”的稱呼 ,也不辜負了太極拳先人的累世智慧結晶。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次回顧過去的一年,練習的時間少了許多,實在頗感汗顏!心中倒還慶幸著師父沒有下禁課令,至少讓上課能多少催促著自己練練拳,沒有就此荒廢。

這次心裡產生了一個念頭,想將我們目前上課的過程平實的紀錄下來,希望能是將來的一個清楚的回憶:

幾年下來,我們這群師父在員林授課的門生,固定每週五晚上七點半集合在租借的場地,一起練習並接受師父的糾正與教導,但每個月的第二週改為在週日於東海大學上推手。在我們到達場子後,通常還會有點時間,個人自己做些暖身的練習,師父到了之後,我們會集合起來,由師姐或師兄發號令向師父請安,接著師父就會一個人在前帶著大家打一趟老架和砲捶,不僅讓我們每個禮拜都可以從觀看師父的身影而調整自己的不足,還可以抓到整個拳架的韻律和速度。完了後有片段的休息,大家可以喝喝水,交流一些訊息,做些討論,或者也可以在這時處理些行政上的事務,收費登記、配發資料等等!

接下來是新架的授課課程,大家會跟著師父把前幾週的式子打上三趟,師父會問我們有沒有問題,然後才進入新的新架拳架教學。這時,師父會一個動作接一個動作以分解的方式,並且變換角度來解說。大家就自己找自己要的角度去觀看師父的動作,是很自由的!在講解完後,師父會帶大家把新的拳架打上五到七趟,讓我們能在腦子裡有較完整的記憶,之後大家就分散各自練習。這段時間會比較長,師父會在旁邊靜靜的觀看一段時間,讓每個人自己有足夠的時間沈浸在新拳架的練習中,慢慢地開始有人找到不明白的地方會向師父請益;有人打得〞離離拉拉〞,也會當場得到師父的教導修正。再往後,也可能開始有人會提出對舊的拳架的相關問題,師父會現場示範演練,甚至引申到與人對陣的應用上,真的是樂趣無限。

時間到了尾聲,是晚上十點。師兄、弟們再次集合成隊形,師父在前面或者宣布一些事情、或者再給大家一些勉勵,然後仍然由師姐或師兄帶頭號令,一起向師父致上我們真心的感激。解散後,各自踏上平安的歸途!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氏太極拳的鍛鍊方式講求的是用意不用力,去僵求柔,積柔成剛,其柔體不是軟性的柔而是韌性的柔;其剛體不是硬性的剛而是彈性的剛,所以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因此走架時須以腰胯帶動肢體的動作,並將手的單獨動作降至最低,在不斷勁的要求下慢慢走架,而且須用意念思考著拳架的律動與招式的連貫,在如此長期的鍛鍊下,才有可能進入太極的殿堂內。

陳氏太極拳是一項充滿智慧的武術,無論是拳架的結構或是理論皆然,一招一式都是力學的應用。而纏絲勁更是將力學發揮到極至,利用肢體的螺旋纏繞可以將力量傳遞放大或將外力消弭無形,由於力量是以弧形的路線進行,所以能將對手的身體重心瞬間牽移,等到對手察覺時,其身體已不由自主的隨發勁的方向而去,而且此種力量可以在極短的距離下立即產生,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到達對手身上,所以能夠後發先至以逸得勞,這是陳氏太極拳獨到之處,也是其功夫難練的地方。

要將陳氏太極拳練好,除了基本要求外,勤練不輟是必要的法門,但是要成為階級神明的一等一高手,則需要搭配智慧才行,此智慧不是聰明才智,而是要用心思量拳架招式的細微之處及其應用,再透過勤練後才能臨敵不亂且意到勁就到,因此,練太極拳初期要用意癡癡的練,但到中期則要用心細細的練,到後期則是心意和一,處處是太極,否則練拳數十年到頭仍是空,將是學武者最大的遺憾。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有機會作完整套砲捶的矯正了!

記得第一次開始學砲捶的時候,是我個人也剛好學完老架不久之後的事。依照師父的意思,這時候還是暫時別碰砲捶比較好,恐怕將來反而會混淆不清成為繼續進步的障礙。砲捶也難打出什麼程度來。只是做為一個學生,那時總會覺得沒學好可惜,我只要學學架子就好,深層些還會怕自己若在生活事業上有什麼變故沒機會了,或就是份貪心,管它嚼不嚼得爛……總之,有些心虛地還是把拳架學了個大概,不過打練起來,還真的是非常大概,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只好在練習時提醒自己,那是不確定的地方,想想實在覺得很對不起師父!

還好,總算有機會師父從頭又教起一次,很多走架不明的地方漸漸都能獲得解答,整個過程中,心裏實在很高興。更為慶幸的是,師父教完拳架後不久,就開始幫每位師兄弟矯正拳架,每次上課大約有六、七個人次的師兄弟到前面帶隊打完整套砲捶,然後個別接受一個式子的矯正。這個方式真是不錯,每位師兄弟一方面接受上台臨場膽識的訓練,之後一方面更印象深刻地讓師父來糾正缺失。

事實上,在師父第二次︵就我幸運遇上的︶教完砲捶後,我心裏就曾這樣想;那至少拳架都學個完整了吧!沒料到在矯正的過程中,才明白自己是多麼容易看走眼,是多麼容易當瞎子去摸象。沒有師父來點出,要摸到什麼時候才能稍微有些悟出,或甚至就是含糊一世!

願與師兄弟們共勉,一起把握每次上課的良機,向師父請益,共同有更多的進程!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太極拳不外乎是要學得技擊之術或養生之功,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被要求了很多的姿勢、要訣、身法等,須於練拳中漸漸做到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氣沉丹田等形與意的要求,透過這些要求加上練習的勤勞及對招式的應用體會,慢慢的使我們的肢體產生了一些變化,可以聽勁發勁,可以袪疾強身,這些有形的改變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學太極拳的效益。

但是學太極拳,除了外在的改變外,其實對我們的心性卻也有深刻之影響,當您打拳時,必須先屏除雜念靜下心來,思考著一招一式的轉折銜接,然後用意不用力的慢慢走架,讓你的心思隨時處於平穩的狀態,如此這樣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後,漸漸地我們可能會發現開車時不再爭先恐後與人爭道,遇事情時不再臉紅脖子粗與人爭論,工作步驟變節然有序並行事充容,生活趨於安穩平淡且處之泰然,已由外在的鍛鍊轉化成內在的修養,而這些改變應是學太極拳的另一項收穫。

所以太極拳是一項內外雙修的技藝,練太極拳的修為是會由外在動作的改變,促成內在心性的提昇,再轉化對外在拳藝的進步,如此內外良性互動循環不已,就像太極圖一樣,所以功力愈高深者,行事愈沉穩謙虛,澹然名利不爭強鬥狠,處處表現出俠士的風範,所以當我們看到某位師兄或師姊,他的言行越來越謙沖沉穩,不用說,他的拳藝功力一定越來越精進,因為他已將太極拳融入於生活當中,成為名符其實的太極中人。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之行是我第一次隨著師父和各位師兄弟到外面去觀摩,在這之前總因繁忙的教學或音樂會而不能成行,很是可惜。每次聽到師兄弟們回來後所談的一些見聞,就會令人覺得不見不快。這次行前心情在興奮之餘,卻也頗帶惶恐。

記得行前的那個週五,師父點名了我們幾位師兄弟一起預備在會場的表演,我的對手是進順師兄。回想師父剛教完時,我們倆以為都已經明白做好所有的架勢,但卻在下一週的練習中打得似是而非,雖然我心中存有疑惑,卻沒有即時跟師父提出問題,就這樣練下來。還好師父及時發現糾正,讓我們倆人還能在隔日週六的早上趕快相約練習,也才不致於在會場當中出痞漏。這事給了我一個教訓:在練習中有任何模糊的地方,一定要馬上請教師父。老是拿錯誤不正確的拳架來練習,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會變得很難修正。

在台北會場中,又再次見識師父砲錘純正的功力,也看到許多師叔、伯們的功夫,雖然有些不是很懂,但潘師爺這個系統的一脈相傳與其多年下來的開花結果,的的確確情晰可見。最令人感動的是,在潘師爺過往多年後,眾弟子能夠同心聚集來紀念他老人家的行止。這種慎終追遠,回本溯源的理念,不正是我們為人的根本嗎?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