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師父  潘詠周先生,民前六年九月生,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壽終正寢,享年九十有二,於今2005年滿百歲冥誕,眾弟子有感於  先師恩德,特召集眾師兄弟齊聚一堂,舉辦追思聯誼會,緬懷  先師生前種種行誼,並安排徒子徒孫,將  先師所教拳架、推手演練數回,以示弟子不忘所學、無負師命。

愚徒弦蒼[灑明]憶念  先師教誨,歷歷在目,俗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恩浩蕩,沒齒難忘。多年來自知資質魯鈍,難有成就,然為承續師學,不敢一日或忘,朝夕奔走於台中、彰化、南投之間,為陳氏拳學之發揚而戮力以赴,期使後學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後浪超越前浪,令陳氏拳藝不致到我輩手上而淹沒不彰。

余感念師恩,數度哽咽,泣不成書,然值此盛會將屆,掩忍悲痛,以余記憶所及寥寥數語遙念  先師,並期諸位能從字裡行間同感追思之情,然因筆拙,必難周全,懇祈同好、先進、後學見諒。

先師父,江蘇吳縣人,民國二十年於北平大學就讀時,經 劉慕三 先生極力推薦,拜於陳氏太極拳第十七世代表性大 師陳發科 先生門下習藝,在此之前一年,  先師先後學過楊氏、吳氏太極拳數月。  先師父從  先師爺學拳,日日研練,將近四年的時間,奠定了良好的根基,在拜別  先師爺時,謹受訓示的[虛實分清、上下相隨、全身鬆淨、內外相合]十六個字,一直為  先師終生行拳研練之座右銘。

先師父體格清瘦,高約 一百七十公分 ,體重不過 六十公斤 ,慈眉善目,一副文人模樣,遠看真不知道這位弱不禁風的老人家身上,竟懷有駭世驚人的上層功夫。近看他老人家,目光炯炯、胸有成竹的神態,再仔細往下瞧瞧,丹田像一顆排球那麼大,手掌也不小,視力、記性都很好,聽力稍差。

先師父文質彬彬,謙和有禮,沒有因身懷絕世武功而粗暴驕狂,處事謹慎,行事低調、深居簡出、恬淡寡欲、樸實節儉,對於我們這一群學生,視如己出、疼愛有加,不喜多言中還帶有一點風趣,生氣的話大部分都悶在心裡,我從沒聽過他老人家用粗話罵過人,頂多口中唸上幾句而已。

他老人家受過傳統中國文學薰陶,筆思泉湧、文采豐茂,從他遺留著述文章中斑斑可見。老人家語文能力甚佳,會多國語言,學員中有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都能溝通,除此而外我記得  先師尚會一些德語及法語,當時真讓我們這些年輕人自嘆不如。

我有幸於民國六十九年初,經蔣大鵬師兄引薦,每個星期天得至  先師寓所對面過馬路之幼稚園學拳,後來與老人家漸漸熟識之後,就常至三樓寓所陪老人家聊天,有時也趁機請益,每次老師都很有耐心詳盡的說明,雖然當時我不見得完全聽懂,但  恩師望子成龍的心情已溢於言表。

當年我們可以練拳的地方,除了幼稚園之外,另一個地方就是老人家寓所樓下,社區裡面小小的三角公園週邊的柏油路了。民國七十五年我從中東科威特做工程回國休假,將近有兩個月的時間,幾乎天天報到,每天就是在這個三角公園受教。早上我大概六點鐘就會到達,先暖暖身,然後金剛搗碓一番, 先師聽聲音就知道我這個笨學生又來了。六點十五分左右,老人家不當我是外人,穿著睡袍下樓來,寒喧幾句順便伸伸腰腿,然後就要我跟在他身後打拳,有時練到一半,老人家突然會說〝這裡要這樣打〞我不懂裝懂,趕緊回答說〝是〞或〝喔〞,其實有時在事隔十幾年後,我才真正明白為什麼〝這裡要這樣打〞的道理。當時我跟在 恩師身後打拳時,總有一種平靜、輕安、舒服等奇妙的感覺,真像小嬰兒依偎在父母懷中的那般享受、安然的模樣。那時老人家每天還打六趟拳,以他當年八十二歲的高齡還能如此,證明了幾件事:其一、老人家很用功,身體力行終生不怠,不像一些人光說不練。其二、功夫高深,能達化境,不是沒有原因的;其三、太極拳在年事已高時仍是一項很好的運動。

練完拳後,通常 先師會散步繞著巷子,帶我去買燒餅、豆漿之類的早點,帶回寓所與師娘三人一起用餐,通常老人家的早餐是一碗稀飯,配點醬菜之類的,很簡單,飯後師娘通常會端出蓮子加白木耳、紅棗之小碗甜點給師父用。飯後我們會移往客廳, 先師娘收拾好餐具之後,就會把泡好的茉莉香片端出來,一人一杯,兩老一邊品茶,一邊看報[先師看報不用戴眼鏡]有時還會對政治時事做一點評論,我在一邊當聽眾聆聽老人家教誨,同時我也伺機提出一些問題,請老師解惑,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天天跟在老人家身後練拳、請益,著實受益匪淺。

Victor先生,夏威夷人,是我們早期師兄劉子遇在夏威夷的學生,我有緣巧遇,他來台灣都住碧潭大飯店,有時住三五天一個禮拜,我碰到他的那一年住了十幾天,他跟劉師兄學小架,來台灣請老人家幫他修正修正,我跟在一旁無形中也跟著比手畫腳起來,     先師見狀也沒阻止,就讓我也跟著一起練,或許因為老架奠的基礎尚且穩固,竟然我看了兩三遍就大致會了,後來幾天跟學下來,也就更能掌握小架的風格、特質。

Victor在台期間,每天一定請老人家上館子,當時老師也會要我一起去,我心裡也暗自高興,一方面賺了一餐,一方面能服侍老人家,心裡就有莫名的歡欣,我們學老人家的拳藝,若能常常親近,在行住坐臥日常生活裡面,也盼能學習到言談舉止,待人處事,思想觀念等,相信於所學拳藝,一定有莫大的幫助。

先師父不只會打太極拳還會划酒拳,這事我看只有我知道,師兄弟如果看到我這篇文章一定會笑翻天,因為太不可思議了。有一次Victor請老人家到環亞飯店樓上用餐,席間點了幾瓶啤酒,Victor一時興起,邀老師划拳,老師一口答應,不過老人家要我協助Victor,因為老人家知道洋人心算較差,結果我們兩人還是鬥不過老師,灌了一肚子黃湯。

一般我們知道老師作息習慣的,下午很少去或待在老人家寓所,因為  先師父有午休的習慣,聽師娘說師父午休從不躺上床,只在客廳沙發上斜躺一會兒,時間不長。午休後比畫比畫拳架,或寫一些有關太極拳的文章。晚餐後大部分的時間也都埋首於書房努力寫作,我們有些師兄弟會利用晚上造訪,老師也都誠摯以待。

恩師偶爾也會摸個幾圈。有一天我不記得是為了什麼事,到  恩師寓所去,我一進門只見一張方桌坐滿四位耄耋,動作伶俐,麻將子兒丟來丟去,害我看得眼花撩亂,有點暈眩,四位老人家的年齡加起來三百多歲,真是蔚為奇觀。

自民國六十九年初至八十五年尾  恩師仙逝,將近十七年之間,愚徒雖未能朝夕隨侍師側,但  恩師之教誨常銘記於心自我惕勵,行拳走架不敢稍懈,今值  恩師百年冥誕,謹書數則恩師行止,或可勾起師兄弟之回憶,或讓後學對  恩師有更深一層之認識,甚而有所啟迪。最後我給大家看一封民國七十四年十月間,我在中東科威特工作時,  恩師賜我之復信,一來讓諸位感受到師生之情篤,二來讓大家一睹二十年前,八十歲大師的真跡,更重要的是從信中,了解到練拳的哲學及  恩師畢生研練陳家拳學的中心思想。願你我在參與此次追思會後能自我鞭策,謹遵練拳三大原則,老實練拳,並去〝欲速之心〞,勿貪捷徑,勿自作聰明,一門深入,在多練裡面使肢體得以柔順自然,練成〝周身一家〞,日後方得以用之自然,〝動則俱動、靜則俱靜〞,以不變應萬變,陰陽得和,使人生充滿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