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養生主:庖丁為 文惠 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若然嚮然,奏刀 然,莫不中音。合於桑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庖丁解牛,以道解牛|庖丁初入行,以技術解牛,眼中所見到的是整頭牛,但三年後,未嘗見全牛;十九年後更是提高到神乎其技的「道」,所以解牛時便能靈活運刀,不致損害刀鋒。

太極拳藝,何嘗不是以「道」為依歸,初習時顧及身形,步伐正確是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階段;歷經磨練以心領身,神遊太極,已是見山非山,見水非水的境界了。有為者堅忍不拔,持續修鍊,當階及神明之時,心、意融會,意在行先,已達返璞歸真,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則近乎「道」矣。

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庖丁靠精神意志宰牛,而非靠感官。他順著牛體組織的空隙運刀,不會碰到經絡及筋骨結合之處,更不會解及大骨。

太極拳藝,依乎太極含義。「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陳王庭的〈拳經總歌〉七言二十二句足為太極拳的原始理論。習拳者必依循先賢所著之拳經理論深入探討研究,努力研修,使自己能精、氣、神融入拳藝中,必能創出一番天地。

庖丁解牛,全神貫注|庖丁在筋骨聚結的地方,必然全神貫注,看準了下刀部位才輕微動刀,絕不會亂砍亂割,故刀不會受損。

太極拳藝,亦應全神貫注,心無旁騖,一以貫之,所謂「拳打千篇自然熟,拳打萬遍神理現。」鍛練方法上兼顧整體性和內外統一性,以求「靜中觸動動猶靜」;「柔之與剛,相摩相蕩」;「溝通表裡,運行氣血」的最高境界。

庖丁解牛數千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刀喻人生悠然自得,應乎天理,不受社會風塵摧殘,終能盡其年而得保「全德」。刀喻「太極拳藝」,以養生為基礎,以技擊為究竟;習藝者若抱著虛無心態,分析研究,不著成見,自能如海納百川,無礙無滯,則「道技兼修」之日指日可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