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冬來,幾易寒暑。練拳也歷經了春夏秋冬、冷暖寒暑。多少的日子,在教學相長的練拳過程中,從身邊飛逝。在這一段日子裹,汗水流過,酸過、痛過,也無聊、寂莫、苦悶過。但由於自己的興趣與堅持,尚能一路走下來。看到部分師兄弟姐妹們,不知是由於個人或其他何種因素,不能繼續留在師父身邊,聆聽師父對拳理的剖析,繼續接受師父的教導,誠令人握腕。不知他們是否秉持入師門時的學拳精神,持續練拳,以求精進。

由於自己資質平庸,也沒有絕佳的運動細胞,領悟力也差。但憑藉自己一股不屈不撓的毅力與鍥而不捨的精神,仔細推敲每個式子,反復思索,終也似有所體悟。師父說,練拳無竅門,就是要「練」。但細細想來,一個「練」字,並非僅僅把拳架練完就算了事。練拳走架,要用心的去練,要有「拳理內涵」。所謂「拳理內涵」,例如,在拳架熟練之後,不論是走架子、或是單式練習,是否符合三大原則:立身中正、用力勿過、呼吸自然,是否意守丹田,是否意在指尖,是否凸肩,是否抬肘,是否鬆沉,是否鬆中有勁,是否開展,是否落胯,是否扣腳,是否自然,有無鬆腹,肢體是否太僵硬,膝蓋是否超過腳指尖,方形步是否合乎規矩等等,師父在上課時提點到的事項,是否都能展現在肢體拳架上。任何一個動作,都要仔細推敲、琢磨。每次師父在示範拳架、講解拳架、拳理、推手時,要仔細聆聽,細心觀察、揣摩。自己練習時,要有「一鳥在手勝於十鳥在樹」的觀念,不貪多,一次又一次,反復的練習,務要使拳架有拳理內涵。在練拳過程中,因反復的練習,肢體動作漸趨熟練、自然,熟之又熟之後,許多的拳技、拳理、竅門,就在這個練習過程中逐漸領悟,並落實到拳架上,進而達到拳理所要求的境界。把握上述的練拳態度,並有師父的提點,相信走入歧路,虛耗時光的機會將不會出現。

師父在「練拳戒、定、慧」一文中提到,練拳要心不慌,每天穩「定」、恒常的練下去,不好高騖遠,就能「定」下心來練拳。能定下心來,也就不會心猿意馬、喜新厭舊,諺云:『滾轉之石不生苔。』練拳尤其是這個理,沾醬油式的學拳,是學不到太極拳精髓的。幾百年傳承下來的太極拳術,精深廣博的拳理、拳技,豈是兩、三年的淺嗜,就能通透,就能藝成,不經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學拳,心要定下來,有正確的練拳態度,朝既定方向努力,「一門深入」,成功之日可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