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練太極拳後,平常行走就會注意步伐放得平穩,將身體重心放鬆於全腳掌,在空閒的時候會想想鬆沉,生活習慣也受太極拳的養生觀念而改進,透過練拳提升身體的免疫力,日常起居也較有規律,情緒也較穏定,練拳除了能夠延緩人體的衰老,增強機能的活力,符合人體運動力學的原理,按著拳架正確的式子演練,人體自然會產生具有最佳的結構強度和應變能力,另一方面由思考拳理的深層意識,能讓精神清朗氣爽。

我常在清晨時段練拳,一些早起的人,大部是中老年人,他們有做早操、做氣功操的,也有繞著跑道走的,能夠早起不容易,除了珍惜光陰,另外信念較堅定的人,才能持續每天的早起。想練成更需要堅定信念與尊重來源本質,所以找一處清靜地方,且不任意變更,熟悉的環境能使心境平靜,能專心練拳,引發思考。

為何練拳架又稱「盤架」,我想盤架意思是以正確觀念與著式練拳;對於「立身中正、呼吸自然、用力勿過」練拳三大基本原則,是陳氏太極拳規範,是否也可應用到他種拳路,又探索纏絲勁是出自身體何處,因自己還未練到真正瞭解的程度,所以也不敢只憑感覺推測,直到最近師父見我們「倒捻肱」大都是重心直退,没用胯帶曲線,及「金鷄獨立」僅用手上推,没用胯旋向上,所以再示範正確動作,其實這觀念曾經提過,只是當時未達到認知的程度,聽過隨即忘記,根本没聽進心裡去,今再次聽了講解後,才明白先學會鬆胯,才能在拳架裡用胯的旋轉帶動身手,因重心沈故手不用力,被引動漸形波浪狀,由於胯的旋轉能化開動作卡住角度,使更趨向圓形,而且隨時保有內外張合。師父帶拳團練時,雖摹倣跟著動作及速度,自己認為可以,但不經過師父講解,卻未發覺自己的缺點,所以前人已有許多經驗著作,自己僅是初學者,尚在摸索中,如果能循著腳步前進,一定獲得成就。因為前人經驗早已著書,這些東西早就有了,如果自己不善加利用,不看書也排斥他人經驗,自己可能會繞上許多錯誤途徑,花費大半輩子還得不到真理。師爺畢生練拳,最後訓示簡要貫徹的三大基本原則,當然無庸置疑,而是要靠自己來驗證,以我的缺點來說,當練拳時第一趟較專注,接下來注意力分散時,身體就會偏斜前傾,所以盤架隨時要注意「立身中正」,由上至下自然一線,呼吸自然順暢,對於「呼吸自然」初疑惑是為自然呼吸法或是腹式呼吸法

,其實只要立身中正,使拳練熟自然氣沈丹田,也達到腹式呼吸於最自在狀態,就是呼吸自然。怎樣使力才是「用力勿過」,是用意不用力或是在於接觸點的接觸力,雖然用胯帶動用勁不用力,畢竟自己拳架粗糙不夠成熟,尚未體會用力勿過的境界。

最近師父教授新架,於是注意胯的轉變才能使身手靈活,回想之前練老架時所忽略的地方,於練老架時又做了修正。陳氏太極拳之老架、新架、小架、砲捶雖架式不同,但基礎還是在於老架,其內涵仍然是陳氏的風格。然後知功法的修煉原來蘊藏於拳架裡,若能使手與身合、身與腰合、腰與胯合,裡外相合,進而虛實隨處轉移變化,漸進體會出「勁」,此勁非蠻勁,而是帶螺旋的「纏絲勁」。

練拳要明白拳理,陳氏太極拳的拳理真是奧妙,應用也很廣,無論技擊、醫學、養身、休閒...皆能應用,而入門也就有傳承的義務,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去暸解陳氏太極拳的真理,有正確觀念才不會人云亦云,迷失自己方向,所以有信心才會獲得肯定,如同尊敬陳氏太極拳來源傳承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