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是從93年中開始向師父學習接觸陳式太極拳推手,與拳架從90年9月開始學習,大概晚2年半左右。師父教推手是先從單手練起,但師父表明其實陳式推手一開始就是雙手推,沒有單手的。師父教示的單手推及雙手推演練方式純為方便,目的為讓學者更快、正確領會而進入推手情境。茲將記憶所及之單手推之基本方式略述如下(註1):

一、前進後退平推

二、共同圓推

三、立體8字型推(8字型基本推)

四、碰碰車式圓推

雙手推之基本方式略述如下(註2):

一、四正手(擠掤履按)

二、雙推擠進

三、動步大履

四、雙推按進

五、換腳雙推

六、小8字雙推

七、自由推

八、攻守推

九、同手同腳推

另,師父為讓學者體驗推手發勁要領,亦曾教示抖大杆、單手定步側推、不動手側推上步、雙手胸前抱拳用雙手肘推、或用一手在上手肘,另一手在下手臂,用兩點去推動對方等方式。謹將個人從師父練習推手以來之感受,略述如下︰

一、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逐夢踏實,沒有每天努力打拳,那有成果展現。築基過程、經歷、體驗何其真實,豈容逾越跳級。太極拳路還是要自己走,沒有真正走是不會到的。有沒有最正確、最直接、最便捷之道,當然一定有,所以要有明師指引、教示。明師可以讓我們節省很多時間、體力,不會摸不著邊際,不會走錯路,也不用到處碰的頭破血流,就可以直達境地,所以依止明師個人覺得很重要。

二、拳架和推手之關係認知,拳架為體,推手為用,兩者兼備,體用合一,才是真正的太極拳精神。師言:如只會拳架,不會推手,練的再好,也只能有五十分。所以,還是要練推手。以拳架為基礎後練習推手,最起碼也可以防身自衛,甚至可以達到與各種拳術做交流的地步。拳架是功夫深淺所在,要用心努力去體會,並且勤練,才會有好功夫;推手則是對敵運用之基礎,亦不可不練。太極拳功夫好否,關鍵在勤練拳架,推手則在驗證拳架功夫,有互相幫助成長關係。

三、練推手後,感覺建立穩固的軸心是最根本的,是一切的基礎,內勁由此滋生成長,此軸心建立在於上半身要立身中正,下半身要兩腿胯根接腳根,沒有建立此穩固的軸心基礎,就如無根浮萍,茫然無措,是練不出任何功力的,無法滋長內勁的。

打拳架、練推手時,腰胯要穩當坐在軸心線上,不可須臾脫離或沒對準,而且讓腰胯和大小腿保持鬆沉靈活狀態之下,隨時保持如此狀態,才能隨時接到對方之勁,不會來不及,並隨其勁大者纏轉引化之。

無法承接則談不上轉化的功能,承接好就是接骨入筍的好,可以將來勁馬上引至腳底,就像彈簧(身體)固定在大地之板上,有穩固強硬的根基,就不怕對方如何推壓擠攻,頂多會壓扁不會垮,如此就有纏轉引化之時間及空間存在,可以從容應變敵人之攻勢。

四、推手要有捨己從人的吃虧認知,才有進步空間,不要一味想要如何推動人、贏人,反向思考很重要。師常言:勁要接到腳底,太極拳要黏貼纏轉,注意腳底。

承接對方來勁的線,就是蓄勁的線,也就是發勁的線,就是接到腳底穩固的軸心線,對方勁來一定先承接,不要急著轉化、丟、逃,但不可用力頂、抗、硬、僵,要以鬆柔貼黏去承接引納,讓對方勁承接完全吸入腳底。

推手要捨已從人,對方不進或不給,不可硬引或硬要,總要順勢而為,否則反易失勢。承接之態,是以自然結構力將來力接到腳底穩固的軸心,將對方之力、己身之力全部自然沉接至腳底,對方所加之力猶如加在大地之上,無抗無頂無出,自然承受接引,何懼來力。力大之時,身自然轉化,無用意引,勁能承接(連到)腳底,是一切的基礎,無法鬆沉引接到腳底,更談不上其它用處了。

至於鬆沉部分,除了注意腰胯和大小腿保持鬆透不著力外,肚子要會鬆沉更是重要,不僅能有助易於對準建立穩固軸心,更是當身體四肢腰胯因接勁貫串而處於架構穩固時,肚子適時的再放鬆一下,身體內靈活轉化發放的空間就又產生出來了。

五、學習推手如果有所領會進步,個人要歸功於師父長久來不斷的教導、提醒、矯正;師兄弟姐妹的互相提攜、鼓勵、切磋;及個人堅持學習打拳的恆心毅力,還有家人的體諒配合。

註1:單手推之方式名稱,師父並未訂明確用詞,係依記憶中師言略稱之,定有錯誤疏漏,尚祈見諒。

註2:記憶所及師言陳式推手基本上就是四正手的定步及活步,所列雙手推之方式名稱,師父並未訂明確用詞,係依記憶中師言略稱之,定有錯誤疏漏,尚祈見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