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將盡,練拳歲月,悠悠又是一年。回首一年來,對於所學陳氏「老架(六十四式)」、「砲錘」、「新架」,每日總要走走拳。但是,由於工作、時間關係,無法將所學拳架均練個幾遍,不過,總盡量勻出時間來練。

這一年來,著重在「新架」與「砲錘」的鍛練,「老架」在不荒廢之前提下,練練也是要的。目前,「新架」拳架從頭矯正。「砲錘」也是一面鍛練,一面矯正,由於「砲錘」速度快,要掌握要領,不是很容易,只能勤以補拙,用時間來克服。在師父一招一式、矯正解說的這一段時間裏,注意聽、仔細觀察、細心體會、不斷琢磨,總希望能盡量吸收,無所遺漏。一年來,有一些練拳心得,提出來與各位師兄弟相互切磋。

吐氣務盡,氣沉丹田。「吐氣務盡」乃練拳三大原則之一,每一定式,講求吐氣務盡,練陳氏太極拳者,均耳熟能詳。在練老架拳架過程中,於定式時,偶爾會稍微停頓,檢查一下全身,是否做到鬆沉、腹鬆。例如,在「單鞭」定式時,如停頓檢查,會感覺到中腹部(如果將腹部分為上、中、下三個區塊),也就是肚臍位置,好像有東西堵在那兒,力量都集中在這個地方,沒有鬆沉到肚臍下方的丹田位置上。這時候,如果意存丹田,再鬆沉一次,就會感覺吊在腹部的那股僵硬感覺往下,往肚臍下方鬆、沉而落。這裡所謂「意存丹田,再鬆沉一次」,並不是用「力」、用「壓」的方式,將那「感覺」往下壓,而是將意念放在丹田的地方,用鼻子緩緩呼氣,同時全身從內部鬆沉,不用力,不用壓,這時,從在中腹部的肚臍處,便有沉、落的感覺。其他,如「白鵝亮翅」、「攬扎衣」、「斜形」、「倒捻肱」等定式檢查時,幾乎都有這種感覺。這或許是邁入「吐氣已盡」、「氣沉丹田」過程中的現象罷。

從純熟到鬆沉。在練新授之新架拳架過程中,雖然一招一式很認真的學習,很認真的練。但是,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總感覺身子「浮浮的」、「飄飄的」,下半身不踏實,未能將重量放到腳底,與練老架的感覺不一樣。師父授畢新架,並從頭矯正。在這矯正時期,對於矯正過的式子,一招一式,一遍又一遍的練習,也較能將腰胯溶入拳架中,如此反復走架,下半身也比較有踏實感,「浮浮的」、「飄飄的」的感覺,好像也較不明顯了。拳架在純熟後,腰胯的溶入鍛練,是很重要的。不論是老架、新架,或是砲錘,拳架還是要多練、多體會,隨時檢討。

由慢到快的掌握。砲錘拳架,練起來速度較快,與老架、新架相較,完全不同。因此,練砲錘拳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變成像在打少林拳,又剛又猛。難怪師父說,要在老架(或新架)練過幾年後,有了底子後,才能練砲錘,老架練得好,才能把砲錘練好,不會因砲錘速快而失去太極拳的真義。師父在演練砲錘拳架時,演練速度雖快,但動作鬆柔有勁,符合太極拳理。要做到快而又能鬆柔,非一日之功可成,何況又要掌握太極拳各項要領,非要細細硺磨玩味不可,為了要掌握各要領,則須先從慢處著手,將每一招每一式的各項要領都掌握住,慢慢練,也就是要有鐵杵磨成針的慢活精神,練熟了,速度再慢慢加快,最後加到水準的速度。老架、新架拳架的鍛練,也是同樣道理,如果未能掌握各式之要領,就要講求水準速度,將會忽略很多重要環節,對太極拳精義,可能就無法全盤掌握,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以上三點心得,提出來,與各位師兄弟切磋,希望拳藝,日益精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