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拳的過程中,看著自己一趟一趟的練,有時不經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練拳?為了健康?為了變強?為了取得認同?為了打發時間?為了傳承?還是只為了練拳過程中美好的感覺?好像都是,但好像也不是。於是,在觀察的過程中慢慢的發現,練拳,不只是自己在運動,而是整個和大地和空氣在互動的過程。腰胯的放鬆與否,立身中正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腳底板和大地的壓力分佈,以及回饋的反作用力。而呼吸的節奏,會影響到身體的放鬆程度,以及發勁時的收縮與膨脹。整個身體都不斷在肢體運作過程中改變,感官覺知亦在這過程中呈現與改變。

以前,在不斷練拳過程中,慢慢的就會覺得無聊,總覺得一直在打重複的東西,大腦就對這重複的東西失去興趣,於是開始創作劇情平衡這無聊的心緒,而身體打身體的拳,腦袋打腦袋的妄想,整個就是為了把一天的練拳趟數練完而練,好像是為了交代差事。但在把注意力放在練拳過程的觀察後就不同了,每個動作的過程都是全新的,變動的過程,動作所產生的影響。就算是同一招,若打稍稍不同的角度,造成的影響和力量的方向也就不同,而感覺也不同。在這探索的過程中,就充滿了新奇和樂趣,就不易打妄想了。同時也漸漸明白,不同的因緣打出的變化是截然不同的,這過程中只有不斷改變的因緣,沒有那個不變的練拳人。

在因緣觀的理解下,〝鬆〞,不是特指哪個部位,因為我們所認為鬆的部位,其實也和其週遭相互牽連,一個部位鬆不了,其實應該先檢查姿勢是否合理,再來觀察在不鬆的現況姿勢下,有哪些與該部位相關的筋骨也是卡住不鬆的,於是調整容易鬆的地方先鬆,再往比較難鬆的部位調整過去,就會比較好放鬆了。

在推手的時候,也會發現到,推手其實是兩個人交互影響的過程。對方的反應是受到自己這邊動作的影響,同樣的,自己的動作也同時受對方的影響,所以不可能自己想怎樣就怎樣。漸漸的就由此領悟捨己從人的意思,就是在對方的影響中找尋平衡,並且不去阻擋對方形成的勢頭,反而是順勢讓開那個勢頭,在其作用點的隔壁補上去,達到動態平衡,並順著其勁道的勢頭方向再送上一程。這時候,對方也會因為自己的影響而有所改變,若對方沒有因應這個變化趕緊鬆沉止住這勢頭,就會因此飛出去;若對方趕緊鬆沉止住這勢頭,那就產生了新的局面。這過程,就如師父所說,自己發勁推出時,對方會怎麼反應,不單單只是自己的勁道強弱而已,其實和對方有沒有鬆有很大的關係。在這練拳的過程中,有的是不斷成長的喜悅,亦見到不斷改變的事實,明白如果自己硬要是不變,就只好當靶子被打飛個老遠。人生中亦是如此,事事物物不斷在影響中呈現,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如果自己在因緣不具足的情況下硬是要執行自己的期待,那就只能自己痛苦、別人也痛苦了。所以順勢改變因緣,努力的時時調整,在練拳推手過程中能更順利,也不會變成靶子。在人生中如果也能如此,時時觀察,重新認識因緣實況並調整身心行為,才能在人生中困難更少、生活更好、遠離無謂的煩惱。原來,練拳可以讓人生過得更有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