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拳之前常聽聞一句話:「 四兩 撥千斤」,以往只知兩者質量差異何其大, 一直認為該等境界應該只是小說中的場景,又常常認為是以我們的 四兩 去撥動人家的千斤,但碰到老師後才知好像錯了,現實之中是有實證的。

老師上課時卻常常提醒我們:「不只 四兩 可以撥千斤,千斤也會壓 四兩 」,並要我們仔細去理解體會。資質駑鈍的我,在經過了漫長的習拳生涯之後才總算瞭解了一點點,出千斤力是打不到人家的,反而會被借力打回來,並據此而修正了拳架及推手的觀念,配合下盤,竟常常可以在若有似無的引導下,撥動對方的 四兩 ,擋掉人家刻意來的千斤。

話說,某日在練習時忽然體悟,千斤及 四兩 除了千斤的重量是 四兩 的四千倍外其實是一樣,二者皆是力的表現,二者之重量差是因為有引力的關係,當去除引力後四兩可以易如反掌的撥動千斤,也就是說「千金」與「 四兩 」只是一個對比,或者說成虛實也可,比數可以是十倍或百倍或一倍,其倍數是無義意的,反正重的一邊就是千斤。而這兩個主體大部份要表達意思,竟然不是我們與對方的關係,而是每個人在動時,身上都同時包含了 四兩 與千斤兩個特性。那要如何撥動其 四兩 打擊其千斤?

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無他唯「避重就輕」而已。

第一個認知的關鍵點是移動中物件,其力只會存在其移動線上,其餘方向則是無力可言的,環繞地球軌道之衛星,其位移是以小其數千倍之引擎來推動,還要小心的控制以免因太快而失控。飛機及火箭的轉向機制亦復如是,只要利用一小力道,對翅膀作小角度之變化,就可對龐然大物來進行上下或左右轉向之移動,因此將這個觀念應用『避重』上,只要純熟後基本上就能如魚得水了。不管對方來力之大小,只要知道其行進方向、速度,不在其動線上加以阻攔硬接,反而在其側向甚至後方加以引導,以加重對方之力,使其斜逸出本身不再受其影響,對方也會因力出後其勢不在其預設之力點或動向上,頓失依據而暫不知所措。

另一個小兵立大功的關鍵則是『就輕』的應用了,作用力愈大其反作用力也愈大,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必有一個支點,吾暫將其稱之為『恐怖平衡點』。對方之力來時先將其力包含進來,引導其不斷延伸則其「恐怖平衡點」就不是一點了,且自然而然的自動長成一大片了,此時只要在其中施以一微小之力,就可完全破壞其整體平衡,進而消彌對方整體之攻勢,這就是『就輕』的妙用了。

爾後,時常在觀察老師與眾師兄之推手演練,更強化了上述兩個原則之巧妙印象,並自行運用在拳架及與同門師兄之推手練習上。

避重:決不與其在動線上對應,甚至要運用技巧再加速其移動,讓其順著圓切線不自覺轉動,或在其後方施力使其不知不覺作過度移動,而自己在力出時也要注意相同原則,不要去煞到對方的勁。

就輕:以最大的包容量,不斷的引導對手延伸深入險地,以取得發勁前優勢。

經過以上兩個步驟後,其結果竟往往可以影響對手整體之移動方向,進而將對方牽入吾身所設之力場中,讓對方受我所制無路可逃,而其唯一逃路就是也往往就是吾等精心所設計之不歸路,此時就可能會看到一個人飛了出來。

練習時,要注意之點是最好不要只單戀一枝花,走架會影響推手效果,推手後之心得也會修正拳架,如果可以的話,千萬不要只練拳架,之前曾以為劃圈圈沒什麼了不起,現在才知兩者要相輔相成,否則拳架常會練僵了而不自知(還自以為是的認為這樣才有勁),一定要經由推手操演後,拳才會醒活過來。

另一個重點就是推手要儘量與不同的人切磋後才會漸入佳境,因每個人對圓切的解讀不同,圓心的建構方式也不同,與越多人推手,進步將越快。老師苦心安排台中月會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只要不是要每次都跟熟悉的手在推,其效果將會是如倒吃甘蔗般的甜蜜,在此希望您我每月都能相會在台中。

總結一句話:以其 四兩 撥其千斤之道無他│「順勢」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