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子淵信宏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練拳的過程中,看著自己一趟一趟的練,有時不經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練拳?為了健康?為了變強?為了取得認同?為了打發時間?為了傳承?還是只為了練拳過程中美好的感覺?好像都是,但好像也不是。於是,在觀察的過程中慢慢的發現,練拳,不只是自己在運動,而是整個和大地和空氣在互動的過程。腰胯的放鬆與否,立身中正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腳底板和大地的壓力分佈,以及回饋的反作用力。而呼吸的節奏,會影響到身體的放鬆程度,以及發勁時的收縮與膨脹。整個身體都不斷在肢體運作過程中改變,感官覺知亦在這過程中呈現與改變。

以前,在不斷練拳過程中,慢慢的就會覺得無聊,總覺得一直在打重複的東西,大腦就對這重複的東西失去興趣,於是開始創作劇情平衡這無聊的心緒,而身體打身體的拳,腦袋打腦袋的妄想,整個就是為了把一天的練拳趟數練完而練,好像是為了交代差事。但在把注意力放在練拳過程的觀察後就不同了,每個動作的過程都是全新的,變動的過程,動作所產生的影響。就算是同一招,若打稍稍不同的角度,造成的影響和力量的方向也就不同,而感覺也不同。在這探索的過程中,就充滿了新奇和樂趣,就不易打妄想了。同時也漸漸明白,不同的因緣打出的變化是截然不同的,這過程中只有不斷改變的因緣,沒有那個不變的練拳人。

在因緣觀的理解下,〝鬆〞,不是特指哪個部位,因為我們所認為鬆的部位,其實也和其週遭相互牽連,一個部位鬆不了,其實應該先檢查姿勢是否合理,再來觀察在不鬆的現況姿勢下,有哪些與該部位相關的筋骨也是卡住不鬆的,於是調整容易鬆的地方先鬆,再往比較難鬆的部位調整過去,就會比較好放鬆了。

在推手的時候,也會發現到,推手其實是兩個人交互影響的過程。對方的反應是受到自己這邊動作的影響,同樣的,自己的動作也同時受對方的影響,所以不可能自己想怎樣就怎樣。漸漸的就由此領悟捨己從人的意思,就是在對方的影響中找尋平衡,並且不去阻擋對方形成的勢頭,反而是順勢讓開那個勢頭,在其作用點的隔壁補上去,達到動態平衡,並順著其勁道的勢頭方向再送上一程。這時候,對方也會因為自己的影響而有所改變,若對方沒有因應這個變化趕緊鬆沉止住這勢頭,就會因此飛出去;若對方趕緊鬆沉止住這勢頭,那就產生了新的局面。這過程,就如師父所說,自己發勁推出時,對方會怎麼反應,不單單只是自己的勁道強弱而已,其實和對方有沒有鬆有很大的關係。在這練拳的過程中,有的是不斷成長的喜悅,亦見到不斷改變的事實,明白如果自己硬要是不變,就只好當靶子被打飛個老遠。人生中亦是如此,事事物物不斷在影響中呈現,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如果自己在因緣不具足的情況下硬是要執行自己的期待,那就只能自己痛苦、別人也痛苦了。所以順勢改變因緣,努力的時時調整,在練拳推手過程中能更順利,也不會變成靶子。在人生中如果也能如此,時時觀察,重新認識因緣實況並調整身心行為,才能在人生中困難更少、生活更好、遠離無謂的煩惱。原來,練拳可以讓人生過得更有智慧。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想起過去推手的經驗,覺得自己就像個不知天高地厚,初生之犢不畏虎,只抱著好玩與好奇別人練的如何的心態,就到處跟人”切磋”。那感覺就像看見別人臉上一粒沙,卻看不見自己滿臉的泥巴一樣。每每搭起別人的手,總是心理笑說別人硬,別人不鬆,又沒有下盤,發勁也不是從腳底發,又體驗過師父是如何能夠鬆柔自在的應付如此蠻橫之力。內心竊笑,想讓對方試試我練的鬆柔,來個以柔克剛,沒想到常常不出幾秒鐘,那沉浸在想像中的舒服感,就在別人力量一過來的那一刻幻滅了。

化不掉,跑不了,經常結實的挨了別人的猛然一掌,心雖有不服,但也無奈沒有功力,若頂回去也是輸人,或是自己乾脆來個先發制人,先猛然攻擊,有時也換來別人口服心不服的表情。

檢討過來,自己在打拳時,的確感到慢慢的手有越來越輕,比起以前只用手揮舞稍有進步,又常見師父在處理狀況時,也保持輕柔化解,但為何自己總是無法在實際遇到狀況的時候,連一秒的鬆柔都用不出來呢?

當推手又回歸到平推、四正推的時候,與師兄姐彼此練習,才心平氣和的觀察自己,下盤不穩,上身用力,推一段時間下來,自己不僅腳酸手酸難耐,也才明白,對鬆柔用勁有了誤解,沒有紮實的練拳,四正手反覆練習下,所用出來的只是過去的經驗技巧,而那經驗技巧若不從練拳的功夫中追求,只會變成一時好鬥的技巧,贏得了一時,但招式終有窮盡之時。

其實想想,若不是有師兄姐可以練習,加上老師展現太極拳應有的處理方式,實在會對太極拳有著錯誤的見解與練法。錯把用力當用勁,銅牆鐵壁的掤著以為是掤勁,專攻對方弱點卻沒看見自己的缺點,前府後仰以為自己靈活圓轉,腳底一撐以為自己沒有頂,全身癱軟前傾以為是鬆柔不用力,使用柔道、摔跤、擒拿等技巧者,卻以為太極以柔克剛、避實擊虛也理應如此,自己所練也是太極,形成了人人口中說太極,所練也太極,百家爭鳴的現象,實在是應該以此經驗警惕自己不要犯了才是。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練拳的過程中,看著自己一趟一趟的練,有時不經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練拳?為了健康?為了變強?為了取得認同?為了打發時間?為了傳承?還是只為了練拳過程中美好的感覺?好像都是,但好像也不是。於是,在觀察的過程中慢慢的發現,練拳,不只是自己在運動,而是整個和大地和空氣在互動的過程。腰胯的放鬆與否,立身中正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腳底板和大地的壓力分佈,以及回饋的反作用力。而呼吸的節奏,會影響到身體的放鬆程度,以及發勁時的收縮與膨脹。整個身體都不斷在肢體運作過程中改變,感官覺知亦在這過程中呈現與改變。

以前,在不斷練拳過程中,慢慢的就會覺得無聊,總覺得一直在打重複的東西,大腦就對這重複的東西失去興趣,於是開始創作劇情平衡這無聊的心緒,而身體打身體的拳,腦袋打腦袋的妄想,整個就是為了把一天的練拳趟數練完而練,好像是為了交代差事。但在把注意力放在練拳過程的觀察後就不同了,每個動作的過程都是全新的,變動的過程,動作所產生的影響。就算是同一招,若打稍稍不同的角度,造成的影響和力量的方向也就不同,而感覺也不同。在這探索的過程中,就充滿了新奇和樂趣,就不易打妄想了。同時也漸漸明白,不同的因緣打出的變化是截然不同的,這過程中只有不斷改變的因緣,沒有那個不變的練拳人。

在因緣觀的理解下,〝鬆〞,不是特指哪個部位,因為我們所認為鬆的部位,其實也和其週遭相互牽連,一個部位鬆不了,其實應該先檢查姿勢是否合理,再來觀察在不鬆的現況姿勢下,有哪些與該部位相關的筋骨也是卡住不鬆的,於是調整容易鬆的地方先鬆,再往比較難鬆的部位調整過去,就會比較好放鬆了。

在推手的時候,也會發現到,推手其實是兩個人交互影響的過程。對方的反應是受到自己這邊動作的影響,同樣的,自己的動作也同時受對方的影響,所以不可能自己想怎樣就怎樣。漸漸的就由此領悟捨己從人的意思,就是在對方的影響中找尋平衡,並且不去阻擋對方形成的勢頭,反而是順勢讓開那個勢頭,在其作用點的隔壁補上去,達到動態平衡,並順著其勁道的勢頭方向再送上一程。這時候,對方也會因為自己的影響而有所改變,若對方沒有因應這個變化趕緊鬆沉止住這勢頭,就會因此飛出去;若對方趕緊鬆沉止住這勢頭,那就產生了新的局面。這過程,就如師父所說,自己發勁推出時,對方會怎麼反應,不單單只是自己的勁道強弱而已,其實和對方有沒有鬆有很大的關係。在這練拳的過程中,有的是不斷成長的喜悅,亦見到不斷改變的事實,明白如果自己硬要是不變,就只好當靶子被打飛個老遠。人生中亦是如此,事事物物不斷在影響中呈現,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如果自己在因緣不具足的情況下硬是要執行自己的期待,那就只能自己痛苦、別人也痛苦了。所以順勢改變因緣,努力的時時調整,在練拳推手過程中能更順利,也不會變成靶子。在人生中如果也能如此,時時觀察,重新認識因緣實況並調整身心行為,才能在人生中困難更少、生活更好、遠離無謂的煩惱。原來,練拳可以讓人生過得更有智慧。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星期六早上,師父分享一個『自由液面理論』的觀念,大意是說道,容器中的液體會隨著容器的晃動而搖擺晃動,並且對壁面造成衝擊。若車輛上載有大型水箱,當轉彎時就有可能因為液面整個撞擊容器壁面導致車輛重心過度偏移,而使車輛翻覆。但是消防水車必須載運大量的水,同時還必須開快車,但是卻鮮少聽說消防車翻覆意外。這是因為消防車中的水箱裝有隔柵,能有效分割自由液面的衝擊力,雖然分割後每一格中的自由液面仍會衝擊隔柵的壁面,但是各個隔柵的液面卻不會同步衝擊,而是有時間差的衝擊。因為有時間差,部分隔柵中擺盪回來的液面所造成反向的衝擊力,還能對消其他液面的衝擊影響,如此而不至於嚴重影響車輛重心。

師父說道,我們練拳就是要能將身體不均勻的力量阻隔一一鬆開,如同沒有隔柵的水箱,如此才能夠在發勁時,全身力量一致性的發揮出去。當時我立即想到,如果反之,在受到強大的勁道衝擊之時,將自身鬆解成猶如許多隔柵一般,分化抵消和該勁道的共同頻率,則能有效抵禦和面對對方的發勁。

當場我就提出這想法和師父討論並且實際演練。開始時由我防禦,師父發勁,而我以「趴趴熊」方式將身上接觸勁道的過程拆解和分化,這次師父約以連續三波的勁道發出。師父三波左右的勁道,第一波是用來接觸並壓縮對方空間;第二波是改變勁道方向,破解發勁過程中對方的化勁手法;第三波才是真正主力,是在對手化勁結束無法再以有效手段避開時才發出。在以往,都是被打飛個老遠,但這次分層拆解居然起了作用,在第一波勁道時,因為分化拆解使得自己並未被成功壓縮;在第二波勁道出現時,因為放鬆跟隨勁道改變的方向,而沒有因此被擠到變僵;所以在第三波勁道衝擊時,雖然推擠到了身上重心,但卻幫助自己自身壓縮,反而完成蓄勁而且根部未受動搖,是能立即反擊的態勢。這時才明白,師父平時和我們切磋時,為何我們的發勁無效反而被立即反擊的原因了。

緊接著實驗全身整勁捧好,準備接勁,而師父僅僅第一波勁道就把我推飛個老遠,這時師父說道,受對方勁道時,確實應將自身拆解如同有隔柵般,而非整個整勁如無隔柵水箱。因為整個整勁如無隔柵水箱的方式接勁時,對方如果勁道鬆散或不夠強大時,確實是可以做到化打合一,猶如螺旋槳一般將對方彈開,而自身不被動搖。但是,一旦對方勁道和下盤強過自己,那就會被整個推飛。

這次還改變了我另一個觀念,就是原先以為被推飛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這次被推飛落地時,發現落地除了得承受自身重量外,連那些沒化完的勁道也得一併承受,所以落地一瞬間是相當危險的,沒弄好可是會受很麻煩的傷。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