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奇模敏郎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01年太極拳繼續練習砲捶和推手,砲捶的動作快,發勁多,雖然看似剛猛,但其身法要求其實跟老架是一樣的,須有老架的基礎,練習砲捶才不致產生偏差,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看似剛猛的拳路首先要求的還是要會鬆,鬆後才能緊才能產生勁,勁是一種合力,但若身有僵滯,產生之力便僅是一部分的力量而已,力無法傳遞連貫產生勁。

個人平日練拳還是多注意在有無鬆落、落胯、兩胯之間的轉換是否得宜、身體是否自然保持中正上面,不過要想有所感觸,覺得還是要多練,多練用心體會,才會有進步,否則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另外,師父說練拳要把身體的中心軸練出感覺來,因此更加注意以腰胯移動為先帶動身體及手的動作,多注意一下立身中正及中心軸的感覺,再來就是要練出兩腿的中心軸及手的中心軸感覺,有了這些觀念,平日練拳就會多注意感覺一下,雖離目標還很遠,不過在推手的過程中,有了中心軸這個觀念,讓我在與師兄推手切磋中會去感覺中心軸這個問題,就比較不會直接用手去動對方,反而會多注意沾連這個問題。

回顧101年練拳,慶幸自已有這麼好學習太極拳的機會,實在應該好好把握,更加努力才對,所以今年希望能把每日練拳變成一種習慣,並能有所精進。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式太極拳今年新學了砲捶,砲捶是陳式太極拳的第二套路拳,要先學會在第一套路拳一段時間後才能學第二套路砲埵,否則身體僵硬且用了拙力,反而失去了太極拳的真意。

今年在經過師父的指導,發現自己以前打拳上半身容易搖晃,原自己以為的放鬆,其實只是上半身的放鬆,又可能其實只是放軟而已,鬆應該也是要從上節節的往下鬆、堆疊下去,這樣力量的上來也才能節節的往上貫通,現在還是要多多留意一下自己這方面的問題。

其實太極拳說來容易,練起來難,原理說來是這樣,似乎都聽懂了,但只有練到那裏幾分才能了解到那裏幾分,又幸好有師父的指導,才能有所得,否則靠自己發現問題,其實太難了。

慶幸自己有這麼好學習太極拳的機會,平常應該要多多練習的,不可荒廢,共勉之。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平戰士﹝Peaceful Warrior﹞:

二00六年賣座電影,由丹‧米爾曼﹝Dan.Millamn﹞主演,敘述奧運體操選手真實故事。米爾曼說:「當你上場比賽體操的時候,不能去想得勝與否?不能去想金牌,而必須是當下的每一秒,只專注那一秒的事情。 體操有許多動作,你不要去想上一步是否做得不好?或下一步是否能做得更好,那麼你就能在每一個動作裏得到平靜與完整的享受。」

對於每次練拳,總是匆匆了事的我,米爾曼的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打拳,我必須改變觀念,必須將每一個動作,當成一個專注……當成是一個完整的工程……當成是一個獨俱的洞見……當成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創作……這樣,我練拳也許才能進步。

瑞氣公牛﹝Raging Bull﹞: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看似簡單,其實練起來還蠻難的,入門大約有一年半了,目前練習拳架還是有覺得不得勢的地方,我想當初最早注意到應該是放鬆勿用拙力的問題,會注意到手、肩、腰及身體有那一部分沒有放鬆,用了拙力的問題,再來是鬆腰落胯問題,此時會注意到鬆沉及落胯後力量傳遞至腳及地面的問題,再來是胯之間虛實轉換問題,會注意到勁的傳遞及打拳是否有根的問題,不過這些的問題,總是會顧此失彼,練拳至今,又發覺自已身體的某部位會用拙力,沒有全然的鬆沉,同時也感覺到自已的粗糙,實在是別無他法,唯有多加練習而已。

放鬆應該是有意識的放鬆,而不是漫無目的放鬆,所謂用意不用力,練拳時應該心靜意專,用意而不著意的放鬆,放鬆時肢體放長,掤勁不丟,經過長時間不間斷的練習,達到意到氣到勁到的境界。

腰胯是連繫身體上半身與下半身的一個位置,靠著鬆腰落胯,則才能真正的鬆沉至地,拳架才能真有支撐,反之,若無鬆腰落胯則力多半乃存於腰,無法下落至下半身至地面,打拳時無根,站立不穩,如遇對方來勁,則上身易晃動用力,失去重心。

陳鑫有云,「人之有心,視其操與不操,操則心神內歛,不操則心外馳,打拳之道,是在操心。」初練拳架時,操心於每一式的外形姿勢動作的純熟,再者操心於去除身體上的拙力僵勁等問題、身法的要求也更進一步了,再來會注意到「意」的問題,每一階段皆有應注意的事項,或許每一個人注意的事項順序不同,問題深淺亦不一樣,但練拳總是要操心才有所得。

知易行難,太極拳正是如此,理法雖是這樣,但練起來可就不是這麼容易了,雖然動作慢慢的,心定神靜,但在這慢慢的心定神靜的過程中,可真是要操心的(難怪有報導說打太極拳可防止老人痴呆症)。陳鑫云,「大成九年,小成則七年,至於精妙,亦終身不盡之學」,而這正也是它神秘而令人著迷的地方,我想「一步一腳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期許大家共勉之。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當:九十二年離開台北的工作,返回彰化安身立命,當時心裡非常高興,因為可以騰出一些時間來學習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第一件想的就是學拳,想不到時光匆匆,一晃迄今已是四年。如果給自己打個成績,應該是死當;但是,還好!仍得在師父教導之下繼續學拳,那應該算是死當變活當了。

比手畫腳:從小架開始學拳,也許年入花甲,記憶力轉差,肢體僵硬。稍有懈惰,不是忘東忘西、無法連貫,就是拳行細節,難以流暢。只得依僅有記憶依樣畫葫蘆,比手畫腳猶如木偶戲及皮影戲,連花拳繡腿都不如,串串忙碌的肢體動作,僵硬的老骨頭,著實忽視了內心與意念的清靜。原來,心未清靜,所有忙碌的肢體動作卻也真是枉然。

無我:老架學了一半,又碰上嚴重的椎間盤問題,中輟了近一年。卻於此時碰巧瀏覽了林懷民大師「流浪者之歌」無我篇,而別有領悟。文中林懷民大師提到一位著名年長德國芭蕾舞教師因觀賞「雲門舞集」之狂草,而哭紅了眼睛。其轉述:西方藝術的自我,肌肉骨骼的機械力學運作,及舞者舉手投足之間是要鏡頭(或觀眾)”照過來!照過來!之呼喚;而相對的,雲門舞者的身體與舞蹈是合而為一,因內觀、內斂而神聚、專注,沒有夾在舞蹈與觀眾之間,且雲門舞者的無我更來自傳統肢體的基本訓練。原來……雲門舞者的揚名國際,還是歸功於太極拳師父的耐心調教。

單式練習的心靈洗滌:今年五月開始的單式練習,原以為會是沉悶的功課,豈知這一步一腳印的練習卻帶給我無限的震撼。首先是拳式正確的矯正,每次師父在身旁指點一二,即帶來無限的欣喜。拳式稍經指正後,流暢感與信心傾流而出,肢體、心境頓決順暢。再者由於反覆的練習,也拉緊了專注與心靈的洗滌。我總在一式一式之間嘗試洗滌心靈的困惑,塑造堅定與專注的意念,儘力喚醒潛意識的種子,讓肢體與動作和心靈合一。威廉.佛賽斯曾說:「動作的狀態,是宇宙的狀態,從來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此時,令我不再疑惑。

聽聞教誨:我最喜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單式練習時師父的矯正;第二件就是聆聽師父的教誨。每次下課前的片刻,我總是拉長耳朵,細心聆聽師父對每位師兄弟拳式動作的解析與矯正,更喜歡他的各種隱喻,因為它讓我們更能深深體會而去觀想並深植於意念之中,而慢慢深化進入拳式。我深深期盼這個時刻,因為我把它當成是訓練學習極重要的一部份。所以,每次看到師兄弟們個個垂手而立圍著師父,聆聽教誨,我就覺得這個畫面真的是好美!好美!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曲                        黃奇模

 

 

和平戰士﹝Peaceful Warrior﹞

2006年賣座電影,由丹‧米爾曼﹝Dan.Millamn﹞主演,敘述奧運體操選手真實故事。米爾曼說:『當你上場比賽體操的時候,不能去想得勝與否?不能去想金牌,而必須是當下的每一秒,只專注那一秒的事情。體操有許多動作,你不要去想上一步是否做得不好?或下一步是否能做得更好,那麼你就能在每一個動作裏得到平靜與完整的享受。』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因為需長期到台北受訓關係,所以每天練拳時間比較好安排,對太極拳的自我修練明顯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此先自我期許不要又虛擲練功時間(朝老師要求一萬趟目標邁進)。

今天想要談的是「六封四閉」單式的鍛鍊心得,猶記得初入門時老師針對「六封四閉」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鍛鍊,當時除了下課後感覺肌肉酸痛外,倒也沒有太多心得,隨著腿力逐日強化,身法越來越能放鬆,相對可以花比較多心思在注意腰胯與全身勁道運轉上。

在整體運作過程中,個人在最後下壓動作腱椎、尾椎無法配合腰胯做轉換動作,導致整體感覺到腰部會產生中斷。針對這項問題連續兩週在團練時向老師提出請益,依個人對老師說法的體會與理解,下壓動作主要還是腰胯的前合後開,至於勁由前走或後走主要還是靠「意」來掌握。

另外三角腱椎是否有活化亦對整體運作連貫佔滿大的關鍵因素,因為該部分在一般人體長時間不使用而導致退化,且長期承受身體重量,因此要將之練到活化並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基本上個人對於自己能否練到活化也是抱持懷疑態度),不知道老師門生中是否有人已經達到這樣的境界,還望有經驗的師兄姊們不吝提供指教,到底有何鍛鍊方式可以融會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大家來做輔助練習。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7.27團練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團練扎記 (20080706)

一、 小時候喜歡快快長大,長大後又喜歡回復兒時時光。

今天,當師父說要練習演手耾拳,結束斜行摟膝時,特別感受到這股情懷,本來已練習二個月的斜行、摟膝,剛有點累,但突然結束,又感練得不夠,根本還未入門,怎麼已又被逐出門。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                         黃奇模

活當:九十二年離開台北的工作,返回彰化安身立命,當時心裡非常高興,因為可以騰出一些時間來學習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第一件想的就是學拳,想不到時光匆匆,一晃迄今已是四年。如果給自己打個成績,應該是死當;但是,還好!仍得在師父教導之下繼續學拳,那應該算是死當變活當了。

 

比手畫腳:從小架開始學拳,也許年入花甲,記憶力轉差,肢體僵硬。稍有懈惰,不是忘東忘西、無法連貫,就是拳行細節,難以流暢。只得依僅有記憶依樣畫葫蘆,比手畫腳猶如木偶戲及皮影戲,連花拳繡腿都不如,串串忙碌的肢體動作,僵硬的老骨頭,著實忽視了內心與意念的清靜。原來,心未清靜,所有忙碌的肢體動作卻也真是枉然。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拳心得                    吳敏郎

記得當初只是抱著運動及學學看的心情參加救國團太極拳班,至今學習太極拳已有3年多的時間,記得第一次上課,師父就先上了一堂室內課,說明太極拳的由來及陳氏太極拳的特點,當初才知道要學的是陳氏太極拳,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纏絲勁,另外還有震腳及發勁,而太極拳還分有陳、楊、吳、武、孫、郝等派別。

在我學習太極拳的前幾個月裏,對於陳氏太極拳的震腳、發勁及跳躍等動作,總覺的不適合年紀大一點的人來打,想說現在學一學將來老了不能打,那有什麼用,因此也曾想放棄,後來知道 潘 老師90多歲也還在打陳氏太極拳,且後來又經師父的矯正及教導說明,知道太極拳首先要學習的是把全身的僵勁及拙力去除,因此震腳是全身鬆勁下沈,氣沈丹田,全身不帶一點僵勁拙力的,故不會有任何的受傷及不好的影響,只是看你有沒有把握住要點學習而已,也記得當初在打「金剛搗碓」時,總覺得震腳不夠乾脆,不知是那裏不對勁,直到目前師父要求練習「金剛搗碓」這一單式時,在揣摩師父的動作後,對於 潘 老師書上所說的「金剛搗碓」其功用為使氣沉下,並有利於血液之循環,開通全身經絡,似乎有所體會,在打完後總是會心的一笑。

「立身中正」、「呼吸自然」、「用力勿過」,是練習太極拳的基本應遵守的方法,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常是注意到這裏而忽略了那裏,因此師父也建議目前我們這批初入門的門生應多從單式中練習,先把身法練的正確純熟,功夫自然會精進,而在練習單式這半年來的時間,經過推手的練習試驗及師父、師兄姐的說明,多少也知道自己身法中那些應注意修正的地方,其實,也就是拳架上自己有那些壞習慣應改正及努力的方向。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