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來有幾位同學相繼問我虛實的問題,我想剛好藉點篇幅向大家嚐試說明,期望大家能有進一步的瞭解,或許對拳藝有所幫助。

太極拳在背後有一套完整的理論為後盾,使其數百年風行不墜,那就是陰陽、黑白、虛實、剛柔……也就是說宇宙萬物本為一體,自性自在,恆常中有變化,變化中有恆常,奧妙無窮,不用多說,說也說不透徹,再怎麼詳細,也難免有遺漏之處,難以還其本來面目,因此不說最好,說了就不圓滿。因為同樣一個字、一句話,每個人解讀都不同,在心裡面所起的作用都不一樣,再經過個人不同的加工過程,產生的肢體動作更是不會相同,充其量只能說:﹁原則上是這樣﹂;言語上更為因為語氣上的差異而產生偏頗。

古之賢達人士久經追踪、分析、統計之後落以文字,試以太極陰陽之理論做說明,其意或想教化眾生,使能趨吉避凶、安身立命,但同時也使得很多人徒增不少見思煩惱,甚至越參究越迷糊。尤其是太極拳藝從理論至落實在肢體動作上,中間有太多的障礙要克服,太多的心路歷程,不是理論懂而已,那僅只是假懂,真懂要練到肢體自然展現陰陽道理時,自然就懂,不假言詞,太極真理已活生生的在肢體運行中昭然示現。

基本上,太極拳的虛實至少可以用三種模式來分析探討。這三個模式應該要分開來講,所以在與人討論時,應先說明是在那一種模式裡來探討的,才不會混淆不清,引起口舌之爭。

第一種模式,應以雙腳承載身體的輕重來分虛實。假設某人體重是 一百公斤 ,先準備兩個磅秤,請這個人一腳各站一個磅秤,如果說右腳佔 六十公斤 、左腳佔 四十公斤 ,那麼很簡單就可說右腳為“實”左腳為“虛”。至於手的部份,則依照交叉對應理論,右腳實、右手就虛;左腳虛、左手就定義為實。那麼這是最簡單又明確的定義模式,大家最易明白。以老架頭套拳架之攬扎衣及單鞭為例,攬扎衣在式子完成時︵以下稱為定式︶,右弓左箭步,右腳重、左腳輕,所以說右腳為實、左腳為虛。如果你右腳輕、左腳重,那基本上你可說是最基本的“虛實分清”都沒做到。另外手的部份,依交叉對應原則,右腳實則左手實,左腳虛則右手實。而單鞭定式時,左腳重、右腳輕,所以左腳實、右腳虛,而手的部份則是左手虛、右手實。至於定式中間的過渡式如何定虛實呢?在此您必須先明白由於陳家太極走的是螺旋纏繞勁,因此大致上當腰向右轉到底時,右胯也落到底,右腳重,所以右腳為實;而當腰向左轉到底時該落左胯,此時左腳為重,所以左腳就是實,而在落“實”之前,就可定義為“由虛漸變為實”,這也符合太極圖中陰陽消長之理。

第二個界定的模式,就是以每個招式的賓主方向來定義。如攬扎衣一式,當右腳向右側以足跟貼地鏟出後,腰漸向右轉,右手漸向右邊伸展,重心漸向右移,那麼身體的右半側為實︵由虛漸變至實︶;而左半側為虛︵由實漸變為虛︶,因為向右去為主要方向,所以右側為主為實,左側為賓為虛。

若再進一步探討,方才說右側為實,但若要再細分手與腳之虛實的話,由於主要是用手做“挒”勁︵不像右蹬、左蹬、旋風腳、雙擺腳、震腳、十字腳……等,以腳為主︶,腳為次要,所以手為實、腳為虛,這麼一來,就是右手為實︵右半身為實︶中之實︵主要用手︶,而右腳則為實︵右半身為實︶中之虛︵腳為次要︶;而另一頭左邊的話,左手為虛︵左半身為虛︶中之虛︵因為右手為實,左手就不能定義為實︶,左腳為虛︵左半身為虛︶中之實︵因右腳已定義為虛,所以左腳就是實︶。

看到這裡,您是否已發覺剛才第二模式是以手為主在論虛實,與第一模式以腳為主來論虛實不同,且會有所抵觸,不盡相同。︵以右手為側,第一模式右手為虛,第二模式卻定義為實,恰好相反︶,所以在本文前段就提醒諸位,在論虛實之前就要先確定是以那種模式來論述,才不會爭論不休。

第三個模式是以當時的意念先後、輕重來界定虛實。

就是意在哪裡,哪裡就是實,其他沒意或意較輕、或較慢部位就是虛。如此一來,以意之先後次序為界定虛實的方式就會千變萬化了,因為意的速度至少是等同光速,非常之快,而且同一時間你可能會有幾個意念同時產生,若再細分,或許為輕重之質量差別,或許為快慢之時間差異,或許為善意惡意之心念區分,無時無刻不是瞬息萬變。以攬扎衣為例,因其主要用法在右腳向右鏟出後之兩手作用,所以我們從這個時間點來說較省篇幅。攬扎衣的設計是當對方右手又重又快按我左胸或左肩或左臂時,我會隨其力自動腰向左轉,此時被按部位驅動沾連勁,其鄰近部位啟動黏隨勁,而很自由的手︵左︶自然纏絲貼合對方來手,手臂由下而上漸貼漸繞而至左手掌心朝下輕拿對方來手之小手臂,腕節附近,而另一邊的右手因右腰向前,也順勢帶動右手掌心朝上以小手臂伸貼對方右腋下附近︵前面這些動作都是捨己,聽由對方較多,也就是較為被動,唯一主動的是平常拳架熟練而生巧的兩手不假思索的主動貼合對手之動作,接下來就是我們要談論虛實的部份了,此時您可以以左手為圓心,右手劃圓周,也就是手向右後移轉的動作,輻度要大,左手幾乎在原地不動,此時我們可以說右手意念重︵或主要的意︶為實,左手意念輕︵或次要的意︶為虛。但是同樣的時間點,你也可以以右手為圓心,左手劃圓周,亦就是左手向前右方移轉的動作輻度要大意較重為實,右手幾乎在原地不動,意較輕為虛;或者右手早一點點動︵為實︶,左手慢一點點動︵為虛︶;或是出重手使其手斷︵惡念,實︶,或只憾動對方重心讓其站不穩而摔拋出去︵慈悲、善念、虛︶。

以上只是論虛實各種方式的冰山一角,您也可以用上盤︵手︶與下盤︵腳︶來分,也可以用主動或被動來分,也可以用虛攻實打來分,也可以用速度快慢來分,亦可以用體內體外來分,也可以用眼神來分,也可以用呼吸來分,也可以用腳的推擠來分;太多了,只要言之有理,不前言接不到後語就好。

記得  先師父曾在矯正某位師兄的動作時說過:﹁當你要移動左腳時,右腳一定要站穩;當你要移動右腳時,左腳一定要站穩,這就是虛實分清……﹂。我現在回想,當時對我們這一群毛頭小子而言,  先師父這簡單幾句就是最好的指導及練習方針。只要我們依循老師的教誨,一個動作接一個動作,不投機取巧,按部就班,不躐等,不逾矩,老實真心的,不求速效的一門深入,長久浸遊其中,辛苦是會有收穫的。

當歲月一年一年的流逝, 拳架一年比一年熟練,推手也漸能掌握,如果說這樣算是稍有成果,也不過是本著一顆赤子之心,不變初衷,每天踏實的練下去,“不與他人比高下,只向自己比昨今”。“不捨本身自有太極之本,而妄求矯柔造作背乎太極之末”,這是我常存於心的座右銘。

當你日復一日的練下去,漸至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時,上下、內外既能分開又能合一,意念、動靜皆得宜,配合無間時,您本身就是一個太極,還怕虛實分不清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