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運動與身體健康                 作者:許佳瑞〈97.12.18〉
   
看到一同受訓的海研七期學長與同學們對於自身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不管騎腳踏車、爬山散步、打拳都OK,真是替大家感到高興,畢竟難得有半年時間離開工作崗位,拋開工作壓力與日夜顛倒的作息,除了學習新知、結交朋友,個人認為鍛鍊健康的體魄亦十分重要,畢竟對於即將邁入中年的男人,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等於房屋沒有大樑、大船沒有龍骨一樣,垮了只是早晚的事。
今天就來談談太極拳運動與身體健康,不論什麼運動對身體總是有優、缺點,不同的運動對身體的功效也大不相同,以打太極拳來說,主要是對下盤、脊椎、呼吸系統與新陳代謝有助益,但是對心肺功能及上半身肌耐力則較欠缺,因此必須輔以其他運動,例如游泳、慢跑、重量訓練等。至於太極拳是否會造成運動傷害,以陳氏太極拳來說,老架有許多發勁與震腳的動作,若初學者沒有得到好的指導或功力尚未進階貿然行之,則容易導致膝蓋與腳踝產生運動傷害。
另外大家都知道,長時間久坐容易導致猝死、血液循環阻塞,腳的退化是身體開始衰弱的徵兆,腳間接影響到脊椎,脊椎牽動五臟六腑,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實不可不慎乎!因此對於目前仍然熱衷於以操作電腦為運動的學長同學,真的要記得至少50分鐘離開座位運動10分鐘,順便讓眼睛休息一下喔。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付代價過程,感受另番幸福  97.12.14

    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熱愛工作,有時一天只睡四個鐘頭,工作卻往往長達十八個小時以上,如此龐大的工作量,簡直是勞碌苦刑。但他卻樂在其中地說:「我每天都在實驗室玩耍,快樂無比啊!」當他八十歲高齡時,記者問他何時退休?愛迪生回答:「大概在我葬禮前兩、三天吧!」

    愛迪生不但享受辛苦工作的過程,而且對於失敗還有另番詮釋。在他發明電燈的過程中為尋找燈絲材料,曾失敗了1200次。有朋友告訴他:「你已經失敗1200次了,還要試驗下去嗎?」愛迪生卻喜孜孜地說:「不,我並沒有失敗,我已成功地發現1200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即使失敗,他都有樂在其中,正面積極的看法。

    看完這個故事,讓我想起那天團練時,師兄姐請益師父的事,每一個人都想在動作上做的更精確,做的更到位,尤其在一些細微小動作上,甚至在意自己是不是白白浪費那麼多的時間練習錯誤的動作,師父的回答很奧妙:所有的動作就是經過不斷反覆的練習,由剛開始腳不會打彎,注意到要打彎就已經往正確的路邁進,但還不是究竟。不過多練多練就會體會更多,也更容易察覺自己的動作是不是正確,當然身體會去記憶一些肢體動作,尤其是能夠運用到腰胯,越打就越鬆、沉。

    我想要做到鬆柔實在不容易,但如果能像愛迪生一樣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就算1200次的練習都是在累積、修正正確的姿態,我們並沒有失敗,只是成功的發現自己身法動作上有哪些需要再做調整,更有幸的是師父一直在旁指導,那就好好把握當下吧!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手扎記

從老架矯正,到現在單式練習,練拳時總是不離立身中正、沉肩墜肘等宗旨,目前單式練習的要求比以往更是精細,而從反覆的動作中,確也更能體會與思考到舉手投足間的變化;由太極初勢、金剛搗碓開始,攬扎衣、六封四閉……演手肱拳、倒捻肱,師父在指導時總會將各個學生的問題做修正,練習完後也會將大家的通病一同點出,讓學生能自我省思是否有不當的動作,在練拳的時侯能夠警覺,以使動作能更流暢。

在上課時,師父有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了解招式動作的函意,便會把招式的應用時機做解釋,或是將其與生活上的一些簡單動作做融合,讓學生更能體會到各式的動作內函;其實我個人比較會注意師父在將招式動作與日常生活做結合時的講解,因為這樣多少可以讓不常練拳的自己,在平常也能做些相關的練習。

每週上課除了單式練習,有時也會做推手的練習,而推手則分為單人與雙人練習,在開始推手練習之後,才發現以前在基本功與招式的練習上是多麼不足,以往還以為在招式動作上已經有做到位,但其實卻真只是到位而以,而未曾深入,以致於在練習推手時(特別是雙推),總會有些滯礙,並且在接觸對手的感覺上更是低落,所以真是只練到皮毛表面罷了。

雖然曾想達到每天都必須練習的目標,但總是被一堆理由所推翻,現在除了期望自己能逐步增加練習的份量,亦需要多做柔軟練習,使本身較僵硬的筋骨更容易放鬆;另外也希望能由以前學過的禪坐方式,來使自己的心能穩定下來,以協助提高練拳時的體會,達到更精進的目標。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手扎記

從老架矯正,到現在單式練習,練拳時總是不離立身中正、沉肩墜肘等宗旨,目前單式練習的要求比以往更是精細,而從反覆的動作中,確也更能體會與思考到舉手投足間的變化;由太極初勢、金剛搗碓開始,攬扎衣、六封四閉……演手肱拳、倒捻肱,師父在指導時總會將各個學生的問題做修正,練習完後也會將大家的通病一同點出,讓學生能自我省思是否有不當的動作,在練拳的時侯能夠警覺,以使動作能更流暢。

在上課時,師父有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了解招式動作的函意,便會把招式的應用時機做解釋,或是將其與生活上的一些簡單動作做融合,讓學生更能體會到各式的動作內函;其實我個人比較會注意師父在將招式動作與日常生活做結合時的講解,因為這樣多少可以讓不常練拳的自己,在平常也能做些相關的練習。

每週上課除了單式練習,有時也會做推手的練習,而推手則分為單人與雙人練習,在開始推手練習之後,才發現以前在基本功與招式的練習上是多麼不足,以往還以為在招式動作上已經有做到位,但其實卻真只是到位而以,而未曾深入,以致於在練習推手時(特別是雙推),總會有些滯礙,並且在接觸對手的感覺上更是低落,所以真是只練到皮毛表面罷了。

雖然曾想達到每天都必須練習的目標,但總是被一堆理由所推翻,現在除了期望自己能逐步增加練習的份量,亦需要多做柔軟練習,使本身較僵硬的筋骨更容易放鬆;另外也希望能由以前學過的禪坐方式,來使自己的心能穩定下來,以協助提高練拳時的體會,達到更精進的目標。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拳的感想       蔡添財 

    入門以來,從金剛搗碓、攬扎衣---- 一直到最近的演手肱拳、倒捻肱,連續的單勢練習,師傅經常強調的全身鬆沉,身體圓轉,重心平穩,四肢和身體的運動要有同心圓的感覺,上下相隨,勁由腳底起,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動無有不動,全身一體的練習要求。
  
    對照年來的推手練習,只有鬆柔才會產生勁力,才能發人;只要自己雙手稍微用力,就會被自己的力量反彈,用力越大反彈越大。太極拳的運動就是要求圓轉自如,而以腰跨為轉軸連接上身與下肢,如此下肢的髖、膝、踝與上身的肩、肘、手可以連貫互相對應,才會產生上下相隨。同時腰跨圓轉自如,上身才能鬆沉,手才不會出現拙力。兩腳固定不動,承受身體的重量,膝蓋隨腰跨旋轉但不自亂動,才能將對手來力引化至身體的兩側。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鬆活彈抖的爆發力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也是陳氏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的主要區別之一。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練習,必須在去僵求軟,周身放鬆的情況下,按照「勁起於腳行於腿,主宰於腰發於梢」這個太極拳發勁的基本規則。循序漸進,用心揣摩。只要能真正掌握了這個規律,通過久而久之的訓練,就能達到無論以任何角度和部位發力,都能做到得心應手,隨心所欲的彈抖爆發。放鬆是發勁的前提,極柔軟方能夠極剛強,只有做到充分的放鬆,去掉全身的僵勁,才能夠發出完整一氣的彈抖勁。

全身骨節鬆開肌肉鬆弛,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於在中途由於對抗肌的緊張用力而消耗減弱,使周身之力能夠在一瞬間達到著力點,也就是集全身之力發出於一個力點上,另外,肌肉緊張用力的時間要短,要在發力到落點的一瞬間高度緊張,而後再迅速放鬆,也就是說,發勁時肌肉緊張的時間越短,力到落點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就越大。

意氣是太極拳運動的靈魂,發勁想要達到一定的水平,就必須結合意念和內氣。以意領氣,以氣運身,氣到則勁到。意念一動,則全身皆動,在腰的帶動下,按照發勁規律,節節貫穿地使勁迅速達到著力點,

勁到落點的同時肌肉高度緊張,並要結合吐氣發聲,腹部抖彈堅實,氣沉丹田這就會產生彈抖力,此力極富彈性,有力而不僵硬,如金獅抖毛,乾淨利落。想要打好彈抖力,關鍵是腰襠勁的配合,發勁時要轉腰扣襠,腰部旋轉,襠勁扣住,可使動作快猛迅疾,力達梢節。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掩手肱拳」單式在歷經四個月鍛鍊後於今日團練告一段落,今天就來談談這一段時間的鍛鍊心得。

就筆者認知,「掩手肱拳」這一式算是練習放鬆與發勁滿實用的招式,尤其在隨著招式越熟練流暢,拳式鬆--鬆之間的拿捏更加引人入勝,這個式子就筆者觀察與練習心得,整理出以下幾點個人與彰化高中場師兄姊容易犯的毛病:

1.  起勢兩手劃圈交疊過程,手未隨腰胯與身擺動,右手肘容易出現後抽動作,而左手掌纏法用力過度。

2.  兩手交疊後,右腳前抬移靠左腳過程,右腳出現勾腳現象(以女學員較易出現),而此現象似與陳氏太極拳有所違背,至於筆者認知是否正確,還有待高人指正。

3.  兩手拉開過程,身形向上移動,顯出身法的「虛」。筆者以為上述過程身形應落實於左腳,蓄勁待發。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因為需長期到台北受訓關係,所以每天練拳時間比較好安排,對太極拳的自我修練明顯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此先自我期許不要又虛擲練功時間(朝老師要求一萬趟目標邁進)。

今天想要談的是「六封四閉」單式的鍛鍊心得,猶記得初入門時老師針對「六封四閉」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鍛鍊,當時除了下課後感覺肌肉酸痛外,倒也沒有太多心得,隨著腿力逐日強化,身法越來越能放鬆,相對可以花比較多心思在注意腰胯與全身勁道運轉上。

在整體運作過程中,個人在最後下壓動作腱椎、尾椎無法配合腰胯做轉換動作,導致整體感覺到腰部會產生中斷。針對這項問題連續兩週在團練時向老師提出請益,依個人對老師說法的體會與理解,下壓動作主要還是腰胯的前合後開,至於勁由前走或後走主要還是靠「意」來掌握。

另外三角腱椎是否有活化亦對整體運作連貫佔滿大的關鍵因素,因為該部分在一般人體長時間不使用而導致退化,且長期承受身體重量,因此要將之練到活化並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基本上個人對於自己能否練到活化也是抱持懷疑態度),不知道老師門生中是否有人已經達到這樣的境界,還望有經驗的師兄姊們不吝提供指教,到底有何鍛鍊方式可以融會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大家來做輔助練習。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早雖然沒跟上師兄们的團練,不過在  師父的指導時段,則有幾點領略,且和師兄们一同分享:

        1.有關重心位移的問題,經過  師父的講解,我的會意是:不論我們的畫圓是以身軀為主,或以手的纏絲勁為主,或腿之前屈後伸也好,都會有一個軸心,而這個軸心則不受圓的變化而傾斜,圓 之運轉或有改變,然軸心之定位則仍維持不變。

       2.佳瑞師兄請教    師父:六封四閉在定式時的腰椎、尾椎的狀態為何?   師父說:練拳練到腰椎鬆開時,腰椎會呈向外微拱狀態,尾椎因腰椎的鬆開微拱會自然朝下,我們鍊拳會練到對這些變化有感覺的。原來......唉呀呀!我一點感覺也沒有,我得加油囉!

       3.和鐠瑨練雙推,練得好開心,經過    師父的指導,學會怎麼推順纏,總算又增進了一點正確的概念。So good.

      4. 奇模師兄問   師父鬆與力的關係。簡言之,鬆就是力量恰到好處,力一分也不多出,多出的那一分力,謂之僵。這就是初學者的目標:去僵求柔。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彰化中學跟師父練太極拳,轉眼之間已經一年半了,在這段時間裡,體會出許多心得,現在就跟各位師兄姊分享。以下就分三點來說:

      首先是在對的時間與空間內作對的事情,例如發勁的時機, 所以看似柔軟的太極拳 ,在跟對手交手時,才能夠發揮以柔克剛的最佳境界,這點在推手練習時,就能夠真實的表現出來,當自己所發的勁是不是有連貫性,碰到對方時,很容易將對方推開時,那就是在作對的事情,相反的 ,好像推的不順暢,那就是事倍功半了。

       其次是鬆與靜,鬆與垮是不一樣的,鬆是讓身體放鬆柔軟,心才會靜,能夠如此,在練習拳架時,才能夠動靜和一產生極大的能量,在動的時候有靜的內涵,在靜的時候有動的意念,如此相輔相成 ,才能夠發揮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般,而且在每次完成拳架之練習,會有每次不同的感受與進步。

       最 後在每次上課中,師父所指導的一些小細節,看似簡單,卻是充滿著大道理 ,例如扣腳,看似間單平常,可是扣腳卻關係著所發揮出的勁,是不是能夠產生極大的效率.其次是重心之轉移,會影響到拳架的流暢與連慣性,最後少就是多ˋ多就是少,這是師父在教我們單式練習時所勉勵的話,如果能參悟其 中 道理,那拳架的功力一定會進步神速的.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老架兩趟,單式掩手肱拳來回一趟。師父講解:

     1.開架是太極之開始---懶扎衣與單鞭式是左右之兩儀--斜收與摟膝拗步是四象------                    

 難怪前人會創了所謂迷蹤步來應敵--身法之問題探                   

     2.  意與氣之關係--勤練可意到氣到--鬆靜沉--發揮肢體正確拳架力學展現外形之勁
所謂拳架之  意--氣--勁  循伺漸進之目標---勤練十萬趟可神似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晨眾師兄陸陸續續來到了草原上,互相招呼後,就先來三趟老架-------

問了師父關於單鞭之細節動作,其實這以前就問過了,我也有當時的體會,現在有現在之體會,

師父告訴我----在流暢中時時有沉-----真的趕快練練看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晨,與師父道早安,半個月了---------------請假

今天老架即將結束時,天空下起微雨,只得移架操場旁走廊,但過一會兒晴了

到了那沒有練單式,先練單手順逆纏,再練雙手順逆纏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

    每次練拳時師父總是不斷的舊話重提:打拳要能立身中正、沉肩墬肘、鬆沉、落胯,這些訣竅雖然常在心中迴盪,卻難上身在體用之間。

    最近練習演手肱拳師父指導我要注意,起式時右腳要彎右手要逆纏,用腰胯帶動雙手要有整體勁,雙手抱於在胸前開右腳時不可過大(否則難扣回),更要注意右腳固定後,剩下的餘力利用腰胯去消化,手指要靈活一點(要懂得鬆),右腳要蹬直,定式腳步是方步。雖然經過師父的指導,還是會〝注意手、忘了腳〞,手腳不協調、不聽話,還是得老實練習、默識揣摩吧!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在東海如往常一樣先打老架三趟

自己常在蹬一根子腳步不穩雙腳踏在草地上

師父說練習單手順逆

雙人練習不要相抗手心向內順纏

注重腰胯的靈活順著對方的手轉改變力量的位置

簡單的動作身體卻很僵硬

享受這過程沾黏來沾黏去頗有成就感的

今日真熱灌了不少水

ht112ht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